【廣告】
激光處理模具表面改性技術(shù)
表面改性技術(shù)。 表面改性技術(shù)指的是利用物理或者化學方法 將模具表層性能改變,一般來說有兩種:表面熱、 擴、 滲技術(shù)和表面 激光處理技術(shù)。 表面熱、 擴、 滲技術(shù)包括滲碳、 滲氮、 滲硼以及碳氮共滲、 硫碳氮 共滲等。 滲碳有助于強化模具表面硬度。 滲碳工藝方法有固體粉末 滲碳、 氣體滲碳、 以及真空滲碳、 離子滲碳。 真空滲碳和離子滲碳滲 速快、 滲層均勻、 碳濃度梯度平緩以及工件變形小。 滲氮工藝簡便, 模具氮化層硬度高、 耐磨磨性好,有較好的抗粘模性能。 滲硼提升表 面性能最明顯,模具硬度、 耐磨性、 耐腐蝕性和抗粘連性明顯提高, 但是工藝條件苛刻。 激光處理模具表面是近三十年興起的技術(shù),以兩種方式來提升 模具表面性能。 一種是激光融化模具表面成型,之后再與滲碳、 滲 氮、 鍍層等工藝相結(jié)合。 另一種方法是將激光處理表面技術(shù)與一些 物理性質(zhì)較好的金屬輔料相結(jié)合,使其融入壓鑄模具表面。
壓鑄模失效形式有哪些?
壓鑄模失效形式 壓鑄模工作時與高溫的液體金屬接觸,不僅受熱時間長,而且受熱的溫度比鍛模還高,壓鑄有色金屬的溫度300~800℃,壓鑄黑色金屬的溫度達1000℃以上。還承受了很高的壓力30~150MPa,受到反復(fù)加熱和冷卻以及金屬液流動的高速沖刷而產(chǎn)生的磨損和腐蝕,并被反復(fù)加熱、冷卻,加工環(huán)境較惡劣。據(jù)失效形式統(tǒng)計,用3Cr2W8V作壓鑄模材料,65%是熱疲勞,15%是開裂,6%是磨耗,4%是沖蝕失效。
壓鑄模熱處理流程 通過熱處理可以改變材料的金相組織,以保證必要的強度和硬度、高溫下尺寸的穩(wěn)定性,抗熱疲勞性能和材料的切削性能等。經(jīng)過熱處理后的零件要求變形量少,無裂紋和盡量減少殘余內(nèi)應(yīng)力的存在。目前壓鑄模一般采用真空氣體淬火,表面沒有氧化物,模具變形小,更好保證模具質(zhì)量,其流程為鍛造_球化退火_粗加工一穩(wěn)定化處理_精加工_終熱處理(淬火、回火)_鉗修_拋光_ 滲氮(或碳氮共滲)_精磨或精研_裝配。對H13鋼采用高溫淬火、雙重淬火、控制冷卻速度淬火、深冷處理等,從而改善模具性能,提高模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