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十八羅漢石雕的簡單介紹
石雕佛像里的十八羅漢他們都是釋迦摩尼的弟子,那么十八羅漢都包括哪些呢?有坐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將龍羅漢,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各個神態(tài)不一,其中歡喜羅漢是除掉后,揚(yáng)手歡慶,心花怒放的樣子。舉缽羅漢是一位化緣羅漢,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的狀態(tài)。托塔羅漢,塔是放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是成佛的象征。托塔羅漢和托塔天王是不同的。靜坐羅漢是清靜修心,神態(tài)自若,安詳瑞慶,進(jìn)彼極樂。過江羅漢,身上背著經(jīng)卷,東渡傳經(jīng),拔山澀水,普渡眾生。騎象羅漢氣宇軒昂,頌經(jīng)郎朗,目及四方。笑獅羅漢,因?yàn)樯磉吔?jīng)常有一只小獅子,所以稱為笑獅羅漢。因?yàn)樗麖膩聿粴⑸?,佛還賜予了他不死的權(quán)利,故他又成為金剛子。開心羅漢傳說他心中有個佛,就是打開衣服一看就能看到心中的佛,所以叫做開心羅漢。探手羅漢,因?yàn)榻?jīng)常打坐完了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沉思羅漢他特征面相豐腴,蠶眉彎曲。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 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hù)持正法的阿羅漢 ,由十六羅漢加二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xiàn)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xiàn),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tǒng)偏好有關(guān)。
現(xiàn)代的石雕十八羅漢使用的場景以寺院為主,有的會建設(shè)專門的羅漢堂供奉十八羅漢雕像,也有一些是在寺院的室外廣場上按照一定的原則擺放塑像。在一些佛教文化相對濃厚的地域,也會在公眾廣場上擺放一套十八羅漢雕像,庇佑地方人民。
石鼓石鏡及抱鼓石的分類
石鼓、門鼓、圓鼓子、石鏍鼓、石鏡一般是放在四合院大門底部宅門的入口。
抱鼓石、門鼓石、門墩石、門枕石是中國宅門“非貴即富”的門第符號,是蕞能標(biāo)志屋主等級差別和身份地位的一種裝飾藝術(shù)小品。
在古代,門口擺放的抱鼓石是可作為聯(lián)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參照物,而抱鼓石發(fā)展流傳至今,已經(jīng)不僅是一種樣式,而是植根于生活的深層結(jié)構(gòu),是一種居住文化的體現(xiàn)了。
抱鼓石我們通常分為兩類,螺蚌抱鼓石,一種是如意抱鼓石,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如意抱鼓石另一種是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的樣式,通常稱之為"如意抱鼓石",也是分為三段:下部雕須彌座,座上蓋有方形錦巾,中間為由兩個橫放的仿錐鼓與下部的方形錦巾組合成的如意形,上部為豎立著的圓鼓,一般鼓頂部還雕有臥獅,或者大象。"如意抱鼓石"較為對稱,整個造型渾然一體,也有只剩一個仿錐鼓與方巾組成半個如意形的依柱式抱鼓石,將圓鼓上部雕成獅形者,叫拉獅或挨獅。
螺蚌抱鼓石是以祠堂宅門抱鼓石為代表的樣式,通常稱之為"螺蚌抱鼓石",分為三段:下部為基座,中部為承托件,上部為抱鼓石。整個造型不對稱,抱鼓石有向外突兀的起勢,很像一只螺或蝸牛,抱鼓石就像是其所背負(fù)的厚重外殼。
抱鼓石材料一般有石制和木制,但是現(xiàn)在通常會喜歡用石制,石頭制作出來的抱鼓石牢固、結(jié)實(shí),流傳百年都不會風(fēng)化。
動物石雕孔雀石雕的擺放及象征的意義
現(xiàn)在很多的景點(diǎn),公園,園林,等地都擺放著石雕孔雀。這些石雕孔雀不僅可以美化環(huán)境,烘托周圍枯燥的氛圍,也可以吸引人們的眼球,增加人們的知識和文化。
石雕孔雀代表什么象征意義:
石雕孔雀是常見的石材雕刻工藝品之一,石雕孔雀在人們心目中地位非常高??兹傅袼茉诖鲎迦嗣竦男哪恐?,孔雀是仁慈、聰慧、愛自由與和平的鳥,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在希臘神話中,孔雀象征赫拉女神。 在中國和日本,孔雀被視為優(yōu)美和才華的體現(xiàn)。 我們都知道孔雀雕刻展現(xiàn)出太陽四射的光澤,是與不朽的象征。在伊朗傳說中,孔雀能蛇,并用唾液為自己漂亮的尾毛上編織銅綠色和金藍(lán)色的“眼睛”。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開屏?xí)r,雌孔雀被迷得神魂顛倒,以身相許,雌孔雀并無瑰麗的羽毛,所以象征著對其并不在意。 在印度文化的感召下,孔雀受到古人的尊崇。由于它能驅(qū)除,并且看見標(biāo)致的女子時會翩翩起舞,所以它成為了“美”和“尊嚴(yán)”的化身。古時候因?yàn)榭兹赣鹈菨M清皇帝的愛物,所以插在花瓶里鑒賞。這個行為后來傳入民間,人們用來祈求平安、富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