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甲殼素是一種動物纖維素,存在于蝦、蟹、昆蟲等甲殼動物的殼內和蘑菇、真菌和細菌等細胞膜內。甲殼素纖維的制備:將蝦、蟹甲殼粉碎干燥后,先用稀鹽酸處理,除去碳酸鈣,即所謂的脫灰,再在稀堿中浸泡,以除去蛋白質,得到甲殼素粉未。甲殼素經脫乙酰后生成殼聚糖。殼聚糖又稱幾丁聚糖,將其溶于CH3COOH中形成殼聚糖紡絲原液,按濕法紡絲工藝,經過濾、脫泡、紡絲、凝固(堿性溶液)、塑化拉伸、水洗、切斷、洗滌、上油、干燥,制得甲殼素纖維。
Bracont發(fā)現(xiàn)甲殼質這種物質,稱為Fungine,Odier等人從甲殼中得到了同樣物質,并命名為CHITIN,CHITIN經濃堿加熱處理即脫去乙酰基生成CHITOSAN近十幾年來,甲殼質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分支---甲殼質化學。并已成為發(fā)展諸多高科技的新興工業(yè)材料。日本水產株式會社于1968年就建立了一個甲殼質實驗加工廠,目前已發(fā)展到有60余家公司和科研單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與開發(fā)應用。自1977年一次甲殼質國際會議后,發(fā)達國家對甲殼素的開發(fā)利用給予了高度重視,并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國也于50年代對甲殼素的制備與應用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與開發(fā),從1958年開始了產業(yè)應用。我國具有很長的海岸線,江河湖泊縱橫交錯,養(yǎng)殖業(yè)非常發(fā)達,甲殼資源十分豐富。據(jù)報道,僅大連地區(qū)每年收集到的蝦皮﹑蟹殼可生產甲殼質就達1千噸以上。如以甲殼素纖維為突破口開發(fā)一系列成型材料,其發(fā)展前景是十分喜人的。
甲殼素纖維的制取比較簡單,將蝦蟹甲殼粉碎后,先用3%~5%的鹽酸水溶液浸泡,除去碳酸鈣,接著用3%~5%的稀堿溶液浸泡除去蛋白質,可得到灰分在0.2%以下的甲殼素粉末。將粉末溶于氨基溶液,得到含有10%甲殼素的粘稠紡絲液。噴絲細流通過乙醇溶液即凝固成絲,一般為2.2~22tex的復絲,經水洗烘干就可得到無色而有光澤的甲殼素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