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晶體諧振器與晶體振蕩器的區(qū)別
1,晶體振蕩器的厚度總是高于晶體諧振器。因為晶體振蕩器內部直接置入起振芯片,無需外部元器件幫助起振,自身可以直接起振。
2,由于晶體振蕩器可以依靠自身起振,因此在電子行業(yè)歸類為主動元器件,而晶體諧振器需要依靠外部電容電阻起振,稱之為被動元器件。
3,晶體振蕩器種類復雜繁多,可分為以下幾種:普通振蕩器(SPXO);溫補振蕩器(TCXO);壓控振蕩器(VCXO),壓控溫補振蕩器(VC-TCXO);恒溫振蕩器(OCXO)。而晶體諧振器只有一種,就是自身。
4,晶體振蕩器的精度高于晶體諧振器,因此兩者論性能穩(wěn)定度,莫屬晶體振蕩器出眾。晶體振蕩器中的溫補振蕩器較高精度可達到0.5ppm,晶體諧振器較高精度只能做到5ppm,且為DIP封裝,SMD封裝較高精度僅僅只有10PPM。
5,無疑,晶體振蕩器的成本高于晶體諧振器。
其次,晶體與晶振弄混會導致哪些誤會。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被動與主動的焊接電路是完全不同的,因晶體振蕩器無需外接電容,晶體諧振器需外接電容電阻,如若兩者混淆采購,電路將無法正常起振。
晶體振蕩器基本知識
1、概念:電路上為一個電容和一個電阻并聯(lián)再串聯(lián)一個電容的二端網(wǎng)絡,有兩個諧振點,較低的頻率是串聯(lián)諧振,較高的頻率是并聯(lián)諧振。
這兩個頻率接近,再很窄的頻率范圍內,晶振等效為一個電感,只要在晶振的兩端并聯(lián)上合適的電容就可以組成并聯(lián)諧振電路。
2、選擇與負載電容值相等的并聯(lián)電容,就可以得到晶振標稱的諧振頻率;
3、分類:無源晶振(crystal,晶體)、有源晶振(oscillator,振蕩器);
4、振蕩原理:壓電效應;
5、壓電諧振: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晶片的固有頻率(決定于晶片的尺寸)相等時,機械振動的幅度急劇增加;
6、石英晶體振蕩器是利用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來起振,石英晶體諧振器是利用石英晶體和內置IC來共同作用工作的;
振蕩器直接應用于電路中,諧振器的工作一般需要提供3.3V的電壓來維持工作。
振蕩器比諧振器多了一個重要的技術參數(shù):諧振電阻(RR);
7、Q值:衡量電感的主要參數(shù),指電感器再某一頻率的交流下工作時,所呈現(xiàn)的感抗與等效損耗電阻之比。
Q值越高,損耗越小,效率越高;
晶振的負載電容
晶振有一個重要的參數(shù),那就是負載電容值,選擇與負載電容值相等的并聯(lián)電容,就可以得到晶振標稱的諧振頻率。
一般的晶振振蕩電路都是在一個反相放大器(注意是放大器不是反相器)的兩端接入晶振,再有兩個電容分別接到晶振的兩端,每個電容的另一端再接到地,這兩個電容串聯(lián)的容量值就應該等于負載電容,請注意一般IC的引腳都有等效輸入電容,這個不能忽略。
一般的晶振的負載電容為15p或12.5p ,如果再考慮元件引腳的等效輸入電容,則兩個22p的電容構成晶振的振蕩電路就是比較好的選擇。負載電容 等效輸入電容=22pF。
石英晶體振蕩器與石英晶體諧振器都是提供穩(wěn)定電路頻率的一種電子器件
石英晶體振蕩器是利用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來起振,而石英晶體諧振器是利用石英晶體和內置IC來共同作用來工作的。
振蕩器直接應用于電路中,諧振器工作時一般需要提供3.3V電壓來維持工作。振蕩器比諧振器多了一個重要技術參數(shù)為:諧振電阻(RR),諧振器沒有電阻要求。RR的大小直接影響電路的性能,也是各商家競爭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
可能有些初學者會對晶振的頻率感到奇怪,12M、24M之類的晶振較好理解,選用如11.0592MHZ的晶振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這個問題解釋起來比較麻煩,如果初學者在練習串口編程的時候就會對此有所理解,這種晶振主要是可以方便和準確的設計串口或其它異步通訊時的波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