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增譯:增詞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要根據(jù)上下文特別是與介詞搭配的動詞或形容詞的含義加得恰當。有不少情況,句中與介詞搭配的動詞或形容詞不出現(xiàn),如照原文結(jié)構(gòu)無法把意思表達清楚,甚至易于誤解時,這就需要增詞。
如:Thats all there is to it.那就是與此有關(guān)的全部內(nèi)容。(原句中 to=related to)
The engineer was taken ill with cumption. It was flour on the lungs, the doctor told him at the time.這個工程師得了肺一病、那是由于面粉對肺部的影響,當時醫(yī)生這樣對他說的。據(jù)中國外文局的資料顯示,僅在2005年,全球的翻譯市場投入達到227億美元,而中國則突破200億人i民幣。(on=effect)
因此,熟悉介詞與動詞或形容詞的習(xí)慣搭配是增詞并正確理解詞義的一種重要手段。
翻譯成漢語的主動句
將英語中的被動結(jié)構(gòu)翻譯成漢語的主動結(jié)構(gòu)時,往往可以分成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
?、?保留英語原句中的主語。
例如:
1)All the tickets had been sold out when they arrived.
當他們到達時,所有的票都售完了。
2)Theatre will be reinvented and become much freer and more imaginative.
戲劇將脫胎換骨,變得更為自由,更富想象力。
3)Nuclear power’s danger to health, safety, and even life itself can be summed up in one word: radiation.
核能對健康、安全、甚至對生命本身所構(gòu)成的危險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輻射。
② 將主語翻譯為賓語。
在動作發(fā)出者不言自明或難以言明時,英語常用被動句。而漢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添加“有人”、“大家”、“別人”、“人們”之類的泛稱主語。例如:
1)I was told not to trust what I read in the newspaper.
有人告訴我不要相信報紙上的消息。
2)It could be argued that the radio performs this service as well, but on television everything is much more living, much more real.
可能有人會指出,無線電廣播同樣也能做到這一點,但還是電視屏幕上的節(jié)目要生動、真實得多。
3)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 in his first years largely determine his character and later personality.
英語翻譯中直譯的誤區(qū)
直譯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它有不少優(yōu)點,例如,能傳達原文意義,體現(xiàn)原文風(fēng)格等。據(jù)估算,大約70%的句子要用直譯方法來處理,所以直譯廣為譯者采用,由此可見直譯法之重要。但是,直譯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譯文有時冗長羅唆,晦澀難懂,有時不能正確傳達原文意義,有時甚至事與愿違。所以,如果不顧場合,不顧中外兩種語言差異,一味追求直譯,就必然闖紅燈,進入誤區(qū),造成誤譯。直譯之所以有誤區(qū),是因為語言形式與內(nèi)容,句子表層結(jié)構(gòu)與深層意義有時不統(tǒng)一;3.增加“即”(或者“以為”)這樣的詞來連接,或用冒號、破折號直接分開主句和同位語從句。另一方面,中外文化歷史背景不同,造成了不同思維方式和不同語言表達形式。不少人批評過直譯硬譯,指出過直譯有局限性,但是直譯到底有哪些局限性,它都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英語直譯至少有五大誤區(qū),明確這些誤區(qū),就要在翻譯中避免一些錯誤,就可在直譯行不通地的方采用意譯。
一、否定句型中直譯誤區(qū)
英語中有一些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譯法進行翻譯,否則,就會造成誤譯,甚至與原意背道而馳,下列幾種否定句型值得注意:
1、部分否定句型,這種句型不同于漢語思維形式。
I do not know all of them.
誤:對他們我都不認識。
正:對他們我不是個個都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