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天津市民族樂器廠二分廠是以藏族樂器和各種少數(shù)民族樂器為主的民族樂器生產(chǎn)制造企業(yè)。兼營制作國內(nèi)各種民族樂器。該企業(yè)產(chǎn)品主要銷往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同時出口美國、日本、南非、智利等國。廣泛受到贊譽和好評。
琴頭長方柱形體,頂端雕以馬頭為飾,弦槽后開,槽長10厘米、寬1.5厘米,兩側(cè)各置一個弦軸。弦軸色木制,呈八方形錐狀體,軸長12.8厘米,軸頂圓球形。琴桿呈半圓形柱狀體,前平后圓,正面為按弦指板,上端雕有龍面裝飾,下端插入琴箱通孔中。皮面中央置木制橋形琴馬。張兩束黑色馬尾弦,兩弦由龍面鼻孔中穿出,系于琴底尾柱上。自己的馬頭琴銷量一天比一天好,但騰龍自己卻認為,骨子里還沒有對蒙古民族文化的信仰和現(xiàn)代元素的把控。琴弓的弓桿木制,兩端拴以一束黑色馬尾為弓毛,弓長76厘米。此琴制作精細,琴箱四框外表雕刻出民族圖案花紋,通體髹以深棕色漆,馬頭、軸頂涂黑色漆,琴頭和琴箱正背兩面油漆彩繪云頭、花卉和富有民族風格的圖案紋飾,古色古香,雅致大方。
馬頭琴是中國 蒙古 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制,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馬皮蒙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zhuǎn),音量較弱。此琴制作精細,琴箱四框外表雕刻出民族圖案花紋,通體髹以深棕色漆,馬頭、軸頂涂黑色漆,琴頭和琴箱正背兩面油漆彩繪云頭、花卉和富有民族風格的圖案紋飾,古色古香,雅致大方。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馬頭琴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琴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組成,共鳴箱呈正梯形。
琴桿上部左右各置一弦軸。弓用藤條作桿拴以馬尾。張兩條馬尾弦。正反四度或五度定弦。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改革制成數(shù)種馬頭琴。一種全長100厘米。蟒皮蒙面或木板面,張尼龍弦。反四度定弦d1、a,音域a-a3。另一種全長128厘米,音箱膜板結(jié)合,面板中央挖橢圓形洞框,蒙以蟒皮。制作一把傳統(tǒng)手工馬頭琴,從選木料到設(shè)計繪圖,從鋸木到精工雕琢,從上色到不斷調(diào)音,往往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有可能更長……年近不惑的蒙古族馬頭琴匠人騰龍如是說。增置弧面指板,張三條金屬弦。定弦A、d、a。音域A-c2。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經(jīng)批準列入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