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不用走到跟前,你就可以聞到一陣陣南瓜的香氣,這種香味也只有烤南瓜所獨有的了??灸瞎鲜怯么蜮蔚拟慰涌局瞥鰜淼模慰永飷灍岬沫h(huán)境將南瓜烤得外焦里嫩,黃燦燦的。咬到嘴里還有沙沙的南瓜肉感,讓人吃了后并不認為自己吃的是南瓜。
南瓜在馕坑里烤制2-3分鐘后,用刀子切開,放在一旁讓它涼一會,高溫下烤出來的南瓜冒著熱氣,飄著焦香,十足是吸引人的表現(xiàn)。
這里的南瓜品種是很有營養(yǎng)的那種,新疆很多長壽村的百歲老人都是得益于南瓜的食用??灸瞎?,不僅美味,還有益于健康,這么好的美食不來嘗嘗多可惜啊。
瑪仁糖丨地道的切糕
瑪仁糖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切糕,是一種新疆維吾爾族民眾采用傳統(tǒng)特色工藝,選用核桃仁、腰果、蜂蜜、玉米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紅棗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
正宗的瑪仁糖口味純正,口感香醇,酸甜適度,清香襲人,甜而不膩,又營養(yǎng)豐富,不會添加任何的人工添加劑,是地道的無公害食品。
這樣切糕被壓的很緊實,水份也隨著木槽底部的細縫流出。兩天之后,把重物移開,一塊香氣四溢結(jié)實的切糕就誕生了。
在新疆主要的市集里都能找到專門賣切糕的小販,根據(jù)原材料的不同價格會有差異,你可以多買幾種嘗嘗。買的時候看看當(dāng)?shù)厝硕假I的是哪個攤位的瑪仁糖,味道品質(zhì)一般都差不了。
奶疙瘩丨牧民們的愛
奶疙瘩就是酸奶經(jīng)發(fā)酵后加工凝結(jié)成的硬塊,營養(yǎng)又容易吸收,是補鈣食物之一哦。它在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等傳統(tǒng)游牧民族心中,有著神圣的地位——既是家常美味,是禮物,也是游牧?xí)r的干糧,在冬季,又為牧民提供了身體熱量來源。
有趣的是,若是拜訪哈薩克人家,主人會用鮮的奶疙瘩款待你。而當(dāng)你要購買,主人卻又不愿出售。在他們看來,奶疙瘩是生活必需品,而非商品。
在牛奶豐沛的季節(jié),一戶人家每天可以收獲幾十至上百公斤牛奶。主婦們的日常重要工作,就是將這些牛奶加工成奶油、奶疙瘩等奶制品。
奶疙瘩分干濕兩大類,濕奶疙瘩有兩種口味,有酸味的,也有甜酸味的。而干奶疙瘩以酸的居多。加工過程,分為脫脂和不脫脂兩種。
牧民一般是先將牛奶在皮囊里充分發(fā)酵后,用前端套著木質(zhì)圓盤的長棍反復(fù)撞擊。漸漸地,脂肪與水分離開來。把浮在表面的油脂(即奶油)撈取后,將剩下的脫脂奶倒入大鍋熬煮,過濾出顆粒,再團成漿塊,用線切割成五六公分大的塊,后置于木架上晾曬。
奶疙瘩的特征就是“硬”。哈薩克牧民形容一件事處理起來難度大,總是說“跟啃奶疙瘩一樣!”完全脫脂的陳年奶疙瘩,任你牙口再好,也只能在上面留下幾溜潔白的牙印。
吃這種硬奶疙瘩,得先在火爐上烤軟了,或在滾燙的奶茶里泡軟了,才啃得動。當(dāng)然,這種“硬”,在許多人看來是一種樂趣。奶疙瘩啃起來很有嚼勁,慢慢消化的過程中,有種滿足感,堪稱消磨時光的不錯零食。
在新疆的市集和超市里都有賣的,有些可以嘗了再買。如果想吃正宗的,就去草原牧民家嘗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