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ECHA在具體篩選SVHC時,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① 歐洲委yuan會或歐盟成員國向ECHA正式遞交將某一個化學物質列為SVHC的提案;
② ECHA在收到提案后,將其公布在網站上,接受公眾評議60~90天;
③ 如果該物質確實具有表1所示一項或多項危害,則ECHA會將其正式列為SVHC。
對于新加入的SVHC,ECHA還會啟動另一項評估程序——授權(Authorization)。ECHA會委托guan方或第三方實驗室,對該物質在歐盟境內的生產、進口、使用、排放以及替代使用情況進行quan面分析調研,并形成技術報告。
根據技術報告反饋的實際情況,ECHA會進行quan面評估,結合該物質的危害、在歐盟境內的使用量以及使用范圍,決定是否優(yōu)先向歐委會提議,將該SVHC加入到REACH法規(guī)附件XIV的授權清單中。ECHA會事先草擬一份提案,并接受公眾評議3個月,然后再形成終提案遞交歐委會。根據ECHA的工作要求,每兩年至少提交1項授權提案,其中份授權提案于2009年1月14日發(fā)布。目前各種印染廠廣泛使用的是次氯酸鈉連續(xù)軋漂技術,主要工藝程序是:將煮練后的織物經繩狀水洗以及軋漂,反復循環(huán),最后待開幅軋水烘干,次氯酸鈉的濃度要根據織物的厚薄和白度要求而定,煮練織物的次氯酸鈉溶液有效氯控制在2g/L左右。
次氯酸鈉是通過氧化反應,破壞色素的共軛體系,達到漂白的目的,其漂白原理是去除天然色素,提高織物的白度,滿足漂白織物和淺色織物加工要求。次氯酸鈉的漂白隨pH值的降低,漂白速率降低,但pH低于4時,會釋放大量有毒的氣,污染環(huán)境;在中性條件下漂白,纖維強力損失嚴重;《通知》強調,“十三五”期間擬制定標準362項,其中強制性標準231項,推薦性標準131項。適宜pH為9.5至10.5。次氯酸鈉漂白后要進行酸洗和脫氯,使被漂白物上殘留的次氯酸鈉分解,從而起到漂白的作用。
次氯酸鈉是一種好的氧化劑,在水中以易分解出氧氣。新生態(tài)的氧具很強的氧化能力,投入水中瞬時水解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次氯酸的極強氧化性破壞了菌體和病毒上的蛋白質等酶系統(tǒng),對病原微生物有著很好的抑制作用。根據ECHA的工作要求,每兩年至少提交1項授權提案,其中第1份授權提案于2009年1月14日發(fā)布。由此可見次氯酸鈉不僅可以用來消毒滅菌,還可以用來漂白有機色團,因此次氯酸南在各行各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使用方式:
浸泡法。將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裝有含氯消毒溶液的容器中,然后加蓋密封。對細菌繁殖體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10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