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齒輪鏈輪淬火設備在選型時容易走進的三個誤區(qū)
市面上齒輪鏈輪淬火設備分很多種,不是很熟門熟路的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往往會走進誤區(qū)。消費者在選擇齒輪鏈輪淬火設備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的三點錯誤。
誤區(qū)一:只看功率,不看頻率在標準件、緊固件等透熱時,當加熱工件直徑大于80mm時,就應選擇中頻設備,此時仍用高頻機會造成工件外面“燒流”而里面“黑心”(俗稱“燒不透”),不僅設備效率大打折扣,還會降低模具壽命甚至造成模具損壞,無形中成本,卻不知原因。要保持感應淬火技術在轉向齒條生產線上的應用,必須設計研制擠壓夾持裝置,確保該技術在大批量生產過程中發(fā)揮功效。
誤區(qū)二:只看輸出,不看輸入忽略了設備效率及耗電因素,等購回設備后才發(fā)現(xiàn)是“電老虎”,造成買得起,用不起的尷尬局面。沿齒溝掃描淬火沿齒溝掃描淬火主要用于m=6mm以上的直齒輪及斜齒輪,此種方法應用極廣,并且已有極成熟的工藝與裝備。例如同樣是80機,但一個輸入功率是80kw,但設備工作效率差別很大,盡管也能完成加熱要求,但耗電量之大讓永和叫苦不跌。輸出80lw的設備輸入功率竟高達120kVA。
誤區(qū)三:只看型號、不看功率例如將設備單項輸入電流120A和輸入功率120KVA混為一談,統(tǒng)稱120機,致使買回后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功率才80KVA,明著占了便宜,實則暗里吃了虧。
就像有些產品生產需要配套模具一樣,齒輪、鏈輪的淬火也需要配套型號的淬火設備,選對了淬火設備,效率大大提高,事半功倍,選錯了淬火設備,生產效率不僅低,淬火效果還不好,事倍功半是一定的事情。
變速器換檔叉軸感應淬火
換檔叉軸結構獨特,技術要求高,采用常規(guī)的感應淬火工藝難以達到技術要求。熱處理技術要求及零件結構特點零件材料為45鋼,要求波形槽部分感應淬火,硬度≥55HRC,有效硬化層深≥2mm。
采用一般的多匝外圓感應器淬火時,由于尖角效應,棱邊棱角部分的加熱速度比其它部分快,在波形槽溫度還未達到淬火溫度時,盲孔出口平臺的棱角棱邊就已過熱,甚至被燒熔。邊輪支承軸的中頻感應淬火輪邊支承軸是一種大型重載外圓變截面感應淬火零件,其材料從歐洲進口(零件材料按歐洲標準),成分接近于國內的35G鋼,熱處理要求十分嚴格。我們曾經試過在盲孔中插入銅塞,以屏蔽盲孔及出口處的棱邊棱角。雖然解決了棱邊棱角過熱過燒,但由于零件整個圓柱面被加熱,盲孔受到熱影響產生變形,無法保證尺寸要求。采用平面感應器對波形槽單邊加熱時,由于平面感應器的功率損耗大,電效率低,加熱速度慢,在加熱波形槽過程中,熱量已向盲孔傳導,再加上平面感應器磁力線逸散入盲孔,當波形槽溫度達淬火溫度時,盲孔也已被加熱,無法達到盲孔精度要求。
改進工藝方案為零件預先反彎曲變形→屏蔽感應加熱淬火→回火→校直→磨外圓。感應加熱磁場鄰近效應及導磁體的驅流效應,使感應磁場進一步被擠向感應器鼻部邊緣,相當于再縮小感應器與齒根間距,提高齒根加熱速度,達到接近齒面加熱速度,這樣達到減少花鍵軸同一橫截面淬火加熱溫度不均勻性的目的。(1)用紫銅管制造屏蔽套。其作用是把不需加熱的地方全部屏蔽,只露出波形槽部分,這樣,在波形槽感應加熱淬火過程中可地減少盲孔受到的熱影響。 (2)感應器仍采用電的圓柱形感應器。(3)為減少淬火變形,采用聚乙烯醇冷卻液。(4)在零件感應加熱前進行預先反變形處理。
從動齒圈中頻感應加熱預淬火
從動齒圈是聯(lián)合收割機差速器總成中的關鍵零件。技術要求感應淬火后齒頂和齒根部硬度為50~60HRC。
從動齒圈采用整體預熱后高頻加熱淬火方式,可使齒部與心部的溫差減小,降低齒頂和齒根傳熱條件不同而引起的溫度差異,獲得沿齒廓分布的淬硬層。5、可遠控和配接紅外測溫,實現(xiàn)溫度的自動控制,提高加熱質量和簡化工人操作。另外,考慮到操作方便,直接采用中頻進行齒部預熱后二次加熱淬火。零件淬火后留自回火溫度200~250 ℃,同時規(guī)定淬火和回火時間間隔不得超過2小時,有效防止淬火裂紋的產生。
1. 從動齒圈采用齒部預熱后中頻加熱淬火方式,可以顯著降低由于齒頂和齒根傳熱條件不同而導致的溫度差異,從而獲得沿齒廓分布的淬硬層。
2. 在對齒寬較寬的盤狀類齒輪整體加熱的感應器設計時,感應器的高度應比齒圈的齒寬小1~2 mm,以減小加熱時的尖角效應。
3. 隨著數(shù)控淬火機床的發(fā)展,如果采用數(shù)控機床,可以實現(xiàn)兩次加熱采用不同的工藝參數(shù),則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汽車輪轂軸分段感應淬火與整體感應淬火的工藝的區(qū)別
分段感應淬火和整體感應淬火在汽車輪轂軸上應用的進行對比。
1.分段感應淬火工藝
目前生產廠家大部分都設計采用復雜臺階的輪轂軸管結構,由于輪轂軸管特殊結構,目前感應淬火強化多采用分段多次進行。淬火強化區(qū)域包括兩段外圓柱面及三個過度圓角,淬火區(qū)域比較復雜。分段感應淬火技術有以下缺點:
(1)輪轂軸管有兩段不連續(xù)的淬火區(qū),分兩道工序淬火,所需感應器品種多;
(2)淬火變形超差造成廢品率較高,且分段淬火生產節(jié)拍慢、成本高、工人勞動強度大;
(3)分段感應淬火形成的中間淬火軟帶降低了輪轂軸管的強度,由于淬火硬化區(qū)和軟帶硬度相差大,進入磨削工序軟帶部位粗糙度偏低,影響磨削質量;
(4)分段感應淬火技術中圓角靠圓角的熱傳導帶起來,臺階尖角部位存在明顯的過熱問題;
(5)分段感應淬火使零件儲熱少,自回火開裂風險增大。因為齒輪感應淬火后的表面硬度會比普通淬火的更高,使用感應淬火設備,可獲得高硬度高耐磨的金屬工件,何樂而不為呢。對于以上分段感應淬火技術所帶來的缺點,其中淬火變形問題可以采取加大磨削余量的辦法解決,但會增加部分磨削加工的成本;其他缺點在使用分段淬火技術時是無法解決辦法的,如需這些問題,需進一步優(yōu)化感應熱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