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各方面都大不如年輕時好,而且他們更應該注意調(diào)養(yǎng)神氣、保持健康。所以,老年人的飲食起居等則更應遵循生活規(guī)律,不可隨意改變,不然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下面小編介紹一下常見的老人養(yǎng)生方法有哪些?
一、不要經(jīng)常用眼經(jīng)常用眼看東西容易睛造成損害。人到老年眼睛本身就老花,如果再長時間用眼,那么很容易傷血耗氣,容易有頭暈目眩的感覺。所以,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每次看書、看報紙、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然后休息一段時間。
二、不要經(jīng)常躺著雖然我們說人一生中的三分之一時間都在床上度過,可見睡覺對人體的重要性有多大。但是,睡得時間太長也同樣不利于身體健康,尤其是對于覺少的老人來說更不好。一般成年人每天保證7-9小時睡眠即可,老年人則可適當減少。
三、不要經(jīng)常坐著既然不能總躺著,那很多老人說,我坐著總行了吧。其實這樣也不行,因為長期坐著不運動,會讓老年人的肌肉、萎縮。所以,建議老年人平時要多進行戶外運動,增強肌肉的活動能力,等感到疲勞時在坐著恢復體能。
四、不要經(jīng)常站著經(jīng)常站著的人,很容易讓骨頭受到傷害。我們每天一舉一動,可以調(diào)和氣血,但如果一直站著不運動,會影響到氣血的運行,很容易讓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失衡,出現(xiàn)氣滯血凝的現(xiàn)象,從而引發(fā)疾病。老年人本身就氣血差,所以更應該以動靜結(jié)合的方式來運動。
老年人應謹慎對待
近幾年來,報道的老年人被推銷步入陷井的事,鬧得紛紛撓撓,讓老年人都有后顧之憂了,其實老年人謹慎對待,因為年老的朋友適當吃些,對維護健康和預防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醫(yī)院的吩附下服用力才安全,還有身體需要改善什么就補什么,不要認為一種,就能幫老年人治百病,同時老年人對廠商舉加的健康知識講座,要慎重參加。
老年人適量吃些,可對機體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資料顯示,50歲后,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會陷入骨質(zhì)疏松的困境。老人不妨在醫(yī)生指導下適量補充鈣片。此外,對于有、潮熱、情緒不穩(wěn)等更年期癥狀的女性,可補充些植物雌,像大豆異黃酮就是不錯的選擇。老年人還應補充復合維生素,不但能改善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大有好處。
首先,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購買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有批號的,要注意包裝上有無生產(chǎn)產(chǎn)地、廠商、小藍帽的批號等。
其次,理性對待,千萬不要預期太高。不是,不可能,一般要吃3-6個月才能有效。補充前,咨詢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再食用。
再次,缺什么補什么。千萬不要覺得一種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一定要看準自己的問題再出手。比如血糖高的就選擇糖的,高的就選擇降的。此外,吃前,仔細研究說明書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搞清楚這種空腹吃好還是飯后吃好(比如鈣片不要空腹吃),不能和哪些一起吃(比如類與西藥距離3-4小時后再服),都非常有講究。
老年人應謹慎對待,后,老年人購買東西時要頭腦冷靜,三思而后行。由于判斷能力比較弱,不要急于做決策。遇到別人極力鼓動時,以“自己做不了主”之類的理由推托。同時,經(jīng)常提醒老年人,不要所謂的。如果要了解健康知識,參加由正規(guī)醫(yī)院組織的活動,對于廠商組織的保健講座,應謹慎參加。
弘信佳園養(yǎng)老中心,本院循“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醫(yī)、老有所樂”的辦院宗旨,把敬老院辦成顧養(yǎng)天年的樂園、老齡活動的場所,精神文明的窗口,為其父母安度晚年奉獻我們的愛心。歡迎大家光臨指導!
老人高齡的這些稱謂 你知道嗎?
高齡老年人是很有福氣的,那大家該如何尊稱他們呢,其實我國早就有稱呼他們的尊稱了,需要以年齡進行分配,如60歲被稱作耳順之年或是花甲之年、77歲被稱作喜壽,以及100歲被稱作期頤等。
中國傳統(tǒng)上對于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義的稱謂。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mào]:70歲。
77歲:喜壽。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耋[dié]:指十歲的年紀。中壽:指80歲以上。
88歲:米壽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