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兩種SBS改性瀝青的彈性恢復
兩種SBS改性瀝青的彈性恢復均隨芳烴油摻量的增大而增大,說明加入芳烴油提高了SBS改性瀝青的彈性性能,主要是因為加入芳烴油可使SBS溶脹得更充分,在瀝青中分散更均勻;兩種SBS改性瀝青的上段、下段軟化點和軟化點差值都隨芳烴油的摻量增大而逐漸降低,但軟化點差值仍然遠遠大于2.5℃,仍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說明芳烴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BS改性瀝青的熱儲存穩(wěn)定性,但同時降低了SBS改性瀝青的高溫性能。
增容劑能夠促使SBS在瀝青中分散更均勻
雖然增容劑能夠促使SBS在瀝青中分散更均勻,一定程度上改善SBS聚合物與瀝青的相容性,但增容劑和SBS之間僅僅是一種物理吸附作用,其作用力較弱,因而在熱儲存過程中,SBS仍可能發(fā)生離析凝聚。故還需加入穩(wěn)定劑,使瀝青與SBS之間及SBS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則可以阻止SBS和瀝青相分離,穩(wěn)定SBS粒子在瀝青中的分散,提高改性瀝青的熱儲存穩(wěn)定性。
我們的改性瀝青的特點是高溫、低溫性能都好,并有良好的彈性恢復性能,采用軟化點、5℃低溫延度、回彈率作為主要指標,適用于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改性瀝青的分級及感溫性要求說明是:
改性瀝青的技術指標以改性瀝青的針入度作為分級的主要依據,其性能以改性后瀝青感溫性的改善程度,即針入度指數PI的變化為關鍵性評價指標。一般的非改性瀝青的PI值基本上不超過-1.0,改性后要求PI大于-1.0。標準中規(guī)定了各種改性瀝青不同等級的PI值的要求。從改善溫度敏感性的要求出發(fā),改性后希望在瀝青軟化點提高的同時,針入度不要降低太多。在國外的標準中,聚合物改性瀝青的感溫性通常采用不同溫度的針入度及粘度表示,但低溫針入度與疲勞開裂有關。
所謂改性瀝青,也包括改性瀝青混合料,是指摻加橡膠、樹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細的橡膠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摻劑,或采取對瀝青輕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瀝青或瀝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瀝青結合料。改性劑是指在瀝青或瀝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的或人工的有機或無機材料,可熔融、分散在瀝青中,改善或提高瀝青路面性能的材料。改性效果的好壞,主要用改性瀝青指標來進行評價。
改性瀝青的評價指標為:
1:離析指標:軟化點差。
2:感溫性指標:針入度指數(針入度)。
3:低溫性能指標:5℃延度和當量脆點。
4:高溫性能指標:60℃粘度、軟化點與當量軟化點。
5:熱穩(wěn)定性(耐老化)指標:旋轉薄膜烘箱試驗。
6:瀝青粘彈效應指標:彈性恢復。
7:瀝青與集料握裹力指標:粘韌性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