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搪瓷壺】【琺瑯鍋】【電燉鍋】【沙拉碗】【養(yǎng)生壺】【搪瓷杯】給我們的廚房增添了一抹色彩,很多愛美食人士把它當作心頭好收藏?!救时姽べQ(mào)】推出了新款的琺瑯搪瓷鍋、搪瓷壺,趕緊來電咨詢吧!
制品燒成
已涂搪瓷釉的坯件置于箱式爐、轉(zhuǎn)盤爐或隧道爐中燒成。含密著劑的硼硅酸鹽底釉,燒成溫度約為880~930℃,為使其能在坯體表面形成氧化鐵層,有利于瓷層同坯體(鋼材)良好密著,故須采取氧化氣氛。不過,雖然這項技術在西元前500年的中國就已經(jīng)被發(fā)明出來了,但卻一直到西元1100年左右才在歐洲開始使用,也因為鐵器的廣泛使用而進一步的影響了人類之後的文明發(fā)展與烹飪習慣。面釉燒成溫度略低,用銻乳濁色的銻面釉為850~900℃,鈦面釉為820~860℃。為使面釉具有良好乳濁和鮮艷色彩,并與底釉緊密結(jié)合,要嚴格控制燒成時間和爐中氣氛,鑄鐵坯體若用銻釉和鈦釉則對氣氛尤為敏感。
瓷釉的制作是將上述三種原料按一定比例(隨著生產(chǎn)廠家的不同而不同),經(jīng)過1200℃左右的高溫熔融,并經(jīng)過急劇的冷卻成粒狀或片狀的硼硅酸鹽玻璃質(zhì)。
根據(jù)工藝性能,分為底釉、面釉、邊釉和飾花釉;根據(jù)基體材質(zhì)的不同,分為鋼板釉、鑄鐵釉、銅搪瓷釉、鋁搪瓷釉、不銹鋼瓷釉。
琺瑯又稱佛郎、拂郎、發(fā)藍,是以礦物質(zhì)的硅、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適當?shù)谋壤旌?,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jīng)焙燒磨碎制成粉末狀的彩料后,再依其琺瑯工藝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繪制于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經(jīng)烘燒而成為琺瑯制品。[1] 琺瑯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硅酸鹽類物質(zhì)。在消費者當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公司與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筑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
永康市仁眾工貿(mào)有限公司與您分享琺瑯鍋如何保養(yǎng):
1、需待琺瑯鍋自然冷卻后,在鍋體略帶余溫時清洗為佳,這樣比較容易清洗干凈;如果遇到頑固污漬時可先浸泡,然后使用竹刷、絲瓜布、海綿等柔軟工具清洗。不要用不銹鋼鍋鏟和鋼絲刷等堅硬銳利的器具,以免破壞琺瑯瓷層。
2、如果不小心把鍋子燒焦,不要急于清洗,可以用溫水浸泡一夜后,用軟性的抹布帶水擦洗;或者可以用熱水浸泡2小時,倒掉水,找一塊軟布蘸著小蘇打粉,使勁擦。
3、琺瑯鍋清洗干凈后,要用干抹布將鍋內(nèi)外的水擦干而不是晾干。如果一段時間內(nèi)不準備用,擦干后要抹油。平時洗完鍋后要用夾子把鍋蓋墊起來,有利于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