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我國約90%的糧庫采用磷氫熏蒸防治儲糧害蟲
但是,過度依靠化學藥殺蟲防霉也引起了許多問題,如人畜累積毒、環(huán)境和糧食污染及害蟲抗藥性逐漸加強。有調查顯示我國40個糧庫所采集的米象、谷蠹、玉米象、鋸谷盜、赤擬谷盜和銹赤扁谷盜等6個品系的77個蟲樣,其中抗性蟲樣約占62%,主要集中在河北、湖北、四川和廣東等地。對于害蟲抗性的形成,研究者提出了許多理論,如基學說、變學說等,但大都認為多次使用同種藥劑會強化害蟲對藥劑的適應性。目前,因具有良好的擴散性、殺蟲效果好、操作簡單、成本低的優(yōu)勢,我國約90%的糧庫采用磷氫熏蒸防治儲糧害蟲,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臭氧可有效降解玉米中污染的OTA
3、臭氧對保存玉米儲藏品質可行性。測量了經臭氧處理后,玉米中的赭曲霉毒A(OTA)的降解率和玉米脂肪酸值的變化,結果顯示:30g/m3臭氧處理120min或60g/m3臭氧處理90min可將80μg/L的OTA標準品基本降解;60g/m3臭氧處理10h可將玉米儲藏中污染的80μg/kgOTA降解到安全水平(5μg/kg)以下,并對玉米脂肪酸值無明顯影響,那么臭氧可有效降解玉米中污染的OTA,且不影響玉米的脂肪酸值。在對臭氧防治霉蟲進行實倉的研究中,認為與相比,臭氧熏蒸具有無污染、無殘留、效果好等優(yōu)勢,而且對糧庫密閉性要求低,成本低,可廣泛用于儲糧防霉滅菌。
智能化糧庫糧情測控概念圖
一文讀懂智能化糧庫糧情測控概念圖智能通風在糧食日常保管期間,為了控制糧食水分、消除糧堆積熱、均衡糧溫,經常需要對糧堆進行通風處理,而儲糧通風一般采用機械通風的方式。按照《儲糧機械通風技術規(guī)程》要求,通風人員須根據(jù)糧堆溫度、糧食水分、大氣溫濕度以及不同糧食品種等參數(shù),參照各糧食品種對應的平衡濕度曲線圖、不同溫濕度條件下的平衡水分等圖表,判斷當時的大氣條件是否適合通風。通風技術規(guī)程為不同情況下的儲糧通風提供了操作標準。由于計算過程繁瑣,糧堆溫度與大氣溫濕度又在不斷變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難把握,憑經驗操作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容易導致無效、低效通風甚至有害通風。
智能通風與智能氣調系統(tǒng)有待改進
糧情檢測數(shù)據(jù)不夠。目前的糧情測控中缺少糧食水分、蟲害、霉變等糧情參數(shù),尤其是糧堆水分參數(shù)的欠缺,難以為智能通風等糧情分析提供、多維度的數(shù)據(jù)支撐。智能通風與智能氣調系統(tǒng)有待改進。在實際應用中,智能通風系統(tǒng)時常發(fā)生通風窗與通風口關閉不嚴的現(xiàn)象,個別系統(tǒng)還存在通風時機選擇不夠精準的問題。智能安防系統(tǒng)有待完善。目前的智能安防系統(tǒng)大多停留在視頻監(jiān)控的層面上,單一的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無法對畫面中的火情、人員異常流動等信息進行分析預警,無法與門禁、消防、周界報警、電子巡更和安保設施聯(lián)動,難以為糧庫提供有效的應急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