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近年來,建筑跨度越來越大、體型越來越復雜,網殼結構在工業(yè)與民用建筑中的應用也日
趨增多。由于沒有指導網殼結構設計與施工的規(guī)程,一般結構工程師在設計網殼結構時,大多套用網架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1]。但是,網殼結構的受力性能與網架結構相比畢竟有較大的區(qū)別:從網殼結構計算模型的確定到節(jié)點、桿件的設計方法都有不同于網架結構的地方,完全套用網架結構的設計方法來設計網殼結構將帶來嚴重后果,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網殼結構設計的每一環(huán)節(jié)。
邊界條件假定是結構計算的重要一環(huán)。網殼結構對邊界條件的要求較網架結構要高,本文將結合邊界條件對結構強度、剛度、水平推力和溫度應力等幾方面的影響來探討網殼結構邊界條件的選型。
網殼結構的支座節(jié)點是網殼結構的重要構件,是網殼結構與下部支承結構的連接紐帶,是實現邊界條件假定的重要途徑。支座節(jié)點的設計是網殼結構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的成敗直接關系到網殼結構的邊界條件假定能否成立,關系到網殼實際受力狀況與計算模型是否一致,影響到網殼結構的整體安全。本文將結合網殼結構的一般邊界條件,提出網殼支座的合理型式和應用范圍。
鋼結構桁架在工程中為什么都是是剛接?
鋼桁架各桿件的截面形心軸線應在節(jié)點處交匯于一點,內力計算一般按鉸接桁架進行。當桁架只承受節(jié)點荷載時,所有桿件只受軸心拉力或壓力;如在桿件節(jié)間內也承受荷載,則該桿件將同時受彎。鋼桁架桿件一般較細,布置節(jié)點時應盡量避免或減小局部彎矩。對桿件截面高度與長度比值較大的鋼桁架,必要時應考慮節(jié)點剛性引起的桿件次應力。鋼桁架之所以按鉸接計算是因為其桿件比較細長,節(jié)點剛性引起應力較小,忽略不計。焊接只是節(jié)點的連接形式,與剛接不是對等的概念。理論上按剛接計算比按鉸接計算承載力可能略高。(按剛接計算,必然有彎矩存在,相同截面的情況下,對桿件受力不利,要加大截面。因此是否合適不得而知。 是的,剛接比鉸接承載力更高。
連廊本身的剛度較弱時,即使做成剛性連接,它也不能起到協(xié)調兩塔樓變形的作用,這時應當考慮做成滑動連接的形式?;瑒舆B接可以是連廊一端與塔樓鉸接,一端滑動連接,也可以兩端均做成滑動支座。采用這種連接方式,連廊的受力將會比較小,但是這時連廊已經不能再協(xié)調塔樓間的共同工作,塔樓和連廊均單獨受力,整個連廊結構僅僅是形式上的“連廊結構”。因為滑動端在荷載作用下會有一定的滑移量,所以滑動支座在設計時有個重要問題就是要設限復位裝置,并提供預計滑移量,防止連廊的滑落或與塔樓發(fā)生碰撞而造成結構的破壞。因此這種連接方式一般用于連廊位置較低、跨度較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