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以清潔能源電能為熱源的電馕坑解決了大部分傳統(tǒng)馕坑的問題,但是現有技術的電馕坑其加熱元件布置在馕坑底部中心位置,在烤馕過程中,空氣被加熱后逐漸上升,通過與壁面上的生馕間的對流換熱后,加熱并逐漸將馕烤熟,而換熱后的熱空氣大部分沿著馕坑中心豎直上升排放至大氣中,馕坑內壁獲得的熱量十分有限,大部分熱量隨著熱空氣散失至外界環(huán)境中,而這部分能量并沒有被合理的利用。
不銹鋼馕坑燒烤爐廠家
吃過的新疆烤肉很多,但是用馕坑烤的還是次。的烤架和鐵簽,將腌制、切割好的羊肉和羊肋條穿起來,放在馕坑里烤,肋條焦脆的邊吃起來超級過癮。咕嘟咕嘟的銅鍋里燉煮著鮮羊腩,放著廚師獨有秘方的湯底燉出來的羊腩鮮嫩入味,銅鍋的湯底有很濃的香料味兒,細細品嘗后回味無窮。飯店的大廚在門口表演烤肉技藝,所以在餐廳里吃飯完全不用擔心被煙熏到。進門之后整排的魚缸將大廳分為左右兩部分,等餐的時候還可以逗弄魚缸里的魚。一樓的樓梯口有一副新疆特色的壁畫,人物神情刻畫的惟妙惟肖。
“面皮包子馕坑里烤”,是我們新疆民族美食的一大特色之一。它指的就是我們新疆隨處可見“馕坑烤包子”,是我們新疆各民族同胞都喜愛的街頭小吃之一,制作者多為維吾爾師傅。和內地省份傳至新疆的“蒸包子”大為不同的是,烏魯木齊的“烤包子”吃上四五個就可以管飽,再喝點茶水也就罷了;那面皮因為在馕坑中烤制,還可以胃部不適。我在和田的一位朋友,維吾爾攝影師阿迪力,他提供給我的和田某地的烤包子照片顯示,竟然和30年前公共食堂里的饅頭那么大,他說這樣的烤包子,成年男子吃上兩個就可以了,除非是餓極了的人要多吃幾個。
“烤包子”的馕坑一般都是固定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聞,今天我在烏魯木齊竟然看見了一輛移動式烤包子馕坑。移動式馕坑我在賓館見過,一般形狀要小得多,方形的,外包鋁皮,底下是四個小輪子,可以隨處滑動,但今日所見,更使我大開眼界,真很佩服民間師傅的創(chuàng)造力,“馕坑烤爐推著走”,他們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街頭即景”。今天見到的這位師傅是現做現賣,,從“和面”、“包餡”,“進膛”、“出爐”全是當場制作,讓人一覽無余,這比那飯店的透明式櫥窗更開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