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周禮》曾記載周代宗廟禮器有“六尊六彝”,“鳥尊”即是其一。
西周初年,周成王“桐葉封弟”,將自己的同胞弟弟叔虞封到了古唐國。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繼承封地,因唐地境內(nèi)有一條晉水,燮父開始稱“晉侯”,并終將唐國改名為“晉”,燮父成為位晉侯。而鳥尊的擁有者就是燮父。
鳥尊于2000年在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出土??脊艑W(xué)家們終確認這就是燮父的墓葬,從而排列出了從燮父到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的晉文侯共九代晉侯的清晰世序,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重大發(fā)現(xiàn)”之一。
西周青銅鳥尊
鳥尊是一種特殊的尊。先民們很早就按照鳥、獸的形象制作器皿,這些器物中或多或少寄托著早期的動物崇拜意識。下圖為甘肅博物館展出的紅陶刻劃紋鳥形器,制作于四千年前。它的器型如同一只體型肥碩的鳥,空腹,尾部開有口,大約是一種盛器。雖然造型簡單,卻有一種樸素自然之美。早期的鳥形陶器清新質(zhì)樸,造型靈動,總體顯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特征,似乎還表現(xiàn)著先民們內(nèi)心的愉悅。到了石器時代后期,尤其進入青銅時代之后,這種稚氣可掬、流暢自如的風(fēng)格逐漸消失,轉(zhuǎn)變?yōu)橥?、沉重、神秘的式樣,體現(xiàn)著的統(tǒng)治力量。以天神、地神和祖先祭祀為核心的巫史文化占有了人們的精神空間,社會生活也具有濃厚性質(zhì),導(dǎo)致青銅鳥尊也散發(fā)著一股獰厲的氣息。
宋代定窯黃釉嬰兒枕
這件孩兒枕的枕座是一個平面呈橢圓形的扁圓體,約占整個器高的三分之一。四周有一圈浮雕圖案。在擾座的兩頭和前后中部,共有四個用橢圓形或菱花曲線圈起來的圖案,如同陶瓷裝飾藝術(shù)中的“錦地開光”,只不過前者是立體雕塑的,后者是平面繪畫的。圈中的圖案為卷草紋,圈外間隔有云頭紋,兩者都是雕刻而成的,但圈內(nèi)的紋飾要比圈外的紋飾低一個層次。這些圖案簡潔拙樸,富有裝飾意味。
明代洪武牡丹紋釉里紅玉壺春瓶
紋飾仍然采用分層描法,自上而下共六層,分別為蕉葉紋、回紋、纏枝靈芝紋、纏枝花卉紋、仰蓮紋和卷草紋。但層數(shù)減少,布局更為疏朗,構(gòu)圖更為規(guī)整,主題更為單純,總體改變了元代繁密粗放、動植人物眾多的局面,而漸趨向細膩纖巧和規(guī)范模式化發(fā)展。傳世品中,此類玉壺春瓶紋樣布局分為瓶頸和瓶腹兩大部分,瓶腹紋飾主要有蓮花、牡丹花及菊花等,瓶頸紋飾則有回紋、蕉葉紋、卷草紋、波浪紋、靈芝紋等。通過這兩處紋飾各自變化和兩者之間的互相搭配,而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面貌。上述同類器即反映了這種情況,紋樣或多或少有些差異,卻又堅持同一風(fēng)格,于統(tǒng)一中蘊含變化,頗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