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霉菌的生長消耗糧食營養(yǎng)物質(zhì)
儲糧微生物是指寄附在糧食和糧油食品上的微生物的總稱,種類繁多,包括真菌、細菌、酵母菌和等,其中霉菌是與糧食儲藏安全關系密切的微生物類群,主要包括曲霉屬(AspergillusSp.)、青霉屬(Penicilliumsp.)、根霉屬(Rhizopussp.)和毛霉屬(MucorSp.)真菌。霉菌的生長消耗糧食營養(yǎng)物質(zhì),降低糧食食用品質(zhì)和加工品質(zhì);此外,霉菌產(chǎn)生的素、真菌毒等次級代謝產(chǎn)物對人畜健康危害極大,尤其是毒,嚴重威脅著糧食質(zhì)量安全。
低溫儲藏技術的關鍵是糧庫的保溫隔熱效果
低溫儲藏技術。低溫儲藏技術要點糧食低溫儲藏技術的關鍵是糧庫的保溫隔熱效果,因此對于如何使糧庫的屋面和墻體保溫隔熱,研究者進行了大量探究。一般認為糧庫門窗的數(shù)量和氣密性是糧庫防潮防濕、保溫隔熱、熏蒸殺蟲效果如何的關鍵因素,墻體是糧庫溫度上升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其上的門窗是潮氣和高溫入庫的重要方式,因此糧庫的保溫隔熱效果與糧庫的門窗和墻體密切相關。
春季
在氣溫回升的春季,儲糧管理的重點是對糧堆進行隔熱保冷,這是實現(xiàn)“低溫儲糧” 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倉糧堆規(guī)模大,特別是在密閉不對流的條件下,糧食的不良導熱性會更為突出,在春季要利用這一特性,對低溫糧做好倉房隔熱密閉與糧堆壓蓋隔熱保冷,減緩糧溫上升速度,確保儲糧安全。
夏季
正常糧堆
正常糧情的低溫糧到夏季時無需通風,此時的管理重點是維持糧堆的低溫狀態(tài)。對于通過冬季冷卻的大糧堆來講,正是利用大糧堆保溫性好的特性,到夏季后糧溫較低,糧情較為穩(wěn)定,根本不需通風,否則會破壞糧堆的低溫狀態(tài)。在夏季,南方稻谷庫點要利用外溫低于倉溫時,設法降低倉溫,這是阻止糧溫上升、保持糧食品質(zhì)的重要措施。在夜間氣溫較低時段,打開倉窗,啟動倉壁上的排風扇或拱板倉屋面上的換風扇,及時通風換氣,降低倉溫或倉房拱板隔層的溫度,以減緩糧溫上升速度。
信息素誘捕
糧蟲在生產(chǎn)活動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些化學物質(zhì)用來進行通信聯(lián)絡和保持聯(lián)系,進行生殖繁衍。這些化學物質(zhì)可以有效地引*糧蟲。通過人工合成信息素*誘糧蟲,是近 30 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
這項技術在國外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并已開始應用到實際的糧蟲誘捕中,如美國的佐康公司,在 20 世紀 80年代就已人工合成了11種糧蟲的信息素。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