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鍍硬鉻鍍層剝落
可能原因及處理方法鍍前處理不徹底。檢查前處理工藝,根據不同材質,制定并改善適合該產品的鍍前處理工藝。
中途斷電。階梯式給電--若斷電時間短,形成的氧化膜薄,可采用“階梯式給電”,使表面得以活化,而后轉入正常電鍍;陽極浸蝕--若斷電時間較長,先將零件作為陽極進行短時間的浸蝕處理(DA=25~30A/dm2,t=30~40s)使形成的薄層氧化膜電化學溶解并形成微觀粗糙的表面,而后再將零件迅速轉為陰極,以沖擊電流電鍍2~3min,再轉為正常電流電鍍。
電鍍中又分為鍍銅、鍍金、鍍銀、鍍鉻、鍍鎳和鍍鋅等具體工藝,在工業(yè)設計領域尤其對鍍鋅、鍍鎳和鍍鉻應用蕞廣。
鍍鋅是指在金屬、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鍍一層鋅以起美觀、防銹等作用的表面處理
鋅易溶于酸,也能溶于堿,故稱它為金屬。鋅在干燥的空氣中幾乎不發(fā)生變化。在潮濕的空氣中,鋅表面會生成致密的堿式碳酸鋅膜。鋅鍍層經鈍化處理、染色或涂覆護光劑后,能顯著提高其防護性和裝飾性。
性能特點鋅鍍層較厚,結晶細致、均勻且無孔隙,抗腐蝕性良好;電鍍所得鋅層較純,在酸、堿等霧氣中腐蝕較慢,能有效保護緊固件基體,鍍鋅層經鉻酸鈍化后形成白色、彩色、軍綠色等,美觀大方,具有一定的裝飾性,由于鍍鋅層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可進行冷沖、軋制、折彎等各種成型而不損壞鍍層。
應用范圍
電鍍鋅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緊固件產品的應用已遍及機械制造、制作鍍鋅勾花網、電子、精密儀器、化工、交通運輸、航天等在國民經濟中有重大意義。
離子色譜法測定硬鉻鍍液中催化劑含量
鉻酸酐又稱三氧化鉻,是一種強氧化劑,廣泛應用于電鍍行業(yè)。近年來,隨著電鍍工藝的不斷改進,鍍層質量不斷提高,電鍍所用材料成為影響鍍層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鉻酸酐是電鍍液的主要組分,為了改善鍍層性能,通常需要加入適量催化劑,起到穩(wěn)定鍍液、細化結晶、提高分散能力與深鍍能力、增加鍍層光亮性等。除硫酸根外,氟化物、肖酸鹽、有機磺酸常常作為鍍鉻的催化劑。當催化劑含量過低時,得不到鍍層或得到的鍍層很少。若催化劑超量時,會造成覆蓋能力差、電流效率下降,并可能導致局部或全部沒有鍍層。
因此,在生產過程及時準確的檢測催化劑濃度是控制電鍍過程的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離子色譜法測定其含量是目前所有方法中蕞簡單方便的,可以同時分析定量。常見無機陰離子的測定用離子色譜法已經很成熟,我們這里主要講有機磺酸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