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Q1.溫室需不需要補光?
“萬物生長靠太陽”,光照是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備要素之一,光照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自然界中,太陽的光照度隨地理緯度、季節(jié)和天氣狀況的不同而變化。因為光照是植物生長的基礎,沒有光照,也就沒有光合作用,植物是不可能生產的。溫室內的光照度除與上述因素有關外,還與溫室結構、管理措施及材料的透光性能等密切相關。溫室內的光照狀況要比露地差得多,一般僅為露地的30%~70%,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季節(jié),太陽高度角低,日照時間短。
例如,日光溫室冬季進行蔬菜生產時,為了保證溫室內的溫度需要蓋保溫被,通常人們在9:00(當?shù)貢r間,以下為均為當?shù)貢r間)左右掀起保溫被,大致16:00就會重新蓋上保溫被,作物見光時間約7-8個小時。作物選擇、溫室選址及本地氣候條件幾乎決定了栽培季能否靈活安排還是只能靠天吃飯。而溫室的蔬菜多屬于中日照、長照作物,一般需要光照的時間為10-14小時,加上連陰、雨、雪、霧、霾等天氣影響,毫無疑問,植物需補光!
國內外植物補光燈發(fā)展狀況
最近幾年隨著農業(yè)生產力的提高,國內溫室發(fā)展很快,其原因是:
(1)國內為搞活花卉、瓜果和作物市場,采用溫室生產反季節(jié)作物;
(2)水稻及其它果實類蔬菜的春季育苗;
(3)人工控制作物生長條件的高科技型植物工廠,實現(xiàn)無土栽培,綠色食品等的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等。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采用現(xiàn)代化溫室,通過創(chuàng)造適宜作物生長的條件,來增加產量。荷蘭已建成1.1億m的玻璃溫室,占全世界問世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農業(yè)出口額居世界第三位,取得明顯的增產效益,如溫室內辣椒的單產量達30kg/m,番茄單產量達60—70 kg/m。2,無論在黃昏或是夜晚,可以有效延長和科學控制植物所需要的光照。美國在洛杉磯的圣波拉興建了一座“樹苗工廠”,采用生物工程手段,用單個細胞培育果樹苗木,實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
目前,發(fā)達國家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等高附加值農產品主要由溫室大棚供應,采用溫室大棚栽培的農業(yè)是現(xiàn)代農業(yè)的一個必然趨勢。
棚內高溫高濕環(huán)境引起葡萄徒長①控制溫、濕度。催芽期溫度保持在20~25℃,濕度保持90%以上,以后溫度提高到25~30℃,濕度降到60%~70%,特別是5~6片葉時應相對干燥。
②合理修剪。及時抹芽、除副梢,對旺枝進行多次摘心,并壓平生長,也可對其環(huán)剝,冬剪采用中短梢修剪,適當應用長梢修剪。
③合理施肥。嚴格控制氮肥用量,施有機肥和磷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