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qū)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qū)由于海
中國海1軍博物館洋環(huán)境的直接調節(jié),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諝鉂駶?,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黃河浮橋山東在1987年就有了第1一座黃河浮橋,發(fā)展到今天將近70座,在山東大約四五百公里的黃河沿岸,平均每10公里就有一座浮橋。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冬季風大溫低,持續(xù)時間較長,但無嚴寒。
近千年的浮橋成為贛州市人的驕傲。這座800多年的浮橋,昂首屹立在貢江邊,并與市內的古樸逶迤的古城墻、壯觀秀美的八境臺、雄偉沉重的涌金門一道伴隨著贛江的濤聲,造福贛州人民,成為連接城鄉(xiāng)的紐帶,成為贛州市一道特有的風景線,被譽為贛州的一絕。1577年某個葡萄牙人自中國回國后,對江西贛縣(即今贛州)浮橋倍加贊賞,說“全世界建筑工人應數(shù)中國一”。這一古老的交通設施,在贛州已沿用了800多年,構成了贛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觀。讓人引以自豪的浮橋。她不愧是歷史的產物、歷史的見證、歷史的縮影,更是古代勤勞的贛州人民智慧的象征。愿它能繼續(xù)傳承古今、造福人類。

如今,浮橋的兩端橋頭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中間一截橋身悵然面對正在拓寬的筍江新橋。伴隨著浮橋的斷塌,泉州名景之一“筍江月色”再也無處尋覓,只有幾個殘留的橋孔,在秋風中顧影自憐。當時水路方面是從嶗山灣完成登陸,不過最終占領青島后,日軍也效仿德軍在棧橋上舉行了閱1兵儀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7]。900多年前始建的浮橋,又叫筍江橋,長200多米,橋墩15座。聽說以前每年中秋夜,乘船到江中,就能看到清源山、紫帽山相連在一起的倒影;而筍江橋下,16個橋孔都倒映著一輪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