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豬肉沖洗后剁碎,加1勺鹽、1勺料酒和1勺醬油拌勻了腌制10分鐘;蔥、姜、香菜全部切碎備用。香芹摘洗干凈,香菇去蒂、洗凈,分別下入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晾涼后擠干水分,切碎備用。.將腌好的肉碎、香芹碎、香菇碎,蔥姜末和香菜碎混合在一起,加2勺植物油、1勺鹽、1勺醬油和1/3勺白胡椒粉(或五香粉)攪拌均勻,后加1勺香油提味,餡兒就做好了。將腌好的肉碎、香芹碎、香菇碎,蔥姜末和香菜碎混合在一起,加2勺植物油、1勺鹽、1勺醬油和1/3勺白胡椒粉(或五香粉)攪拌均勻,后加1勺香油提味,餡兒就做好了。
1、酵母用溫水溶解后倒入面粉中,揉成光滑的面團(tuán),蓋保鮮膜發(fā)酵至2-2.5倍大。
2、將鹽加入肉餡中,再將水分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加入肉餡中,用筷子沿一個方向?qū)⑺謹(jǐn)嚾肴怵W中,加生抽、蠔油、糖、鹽、蔥、姜泥、白胡椒粉攪拌均勻,加入切碎的絲瓜丁、麻油,攪拌拌勻。
3、發(fā)酵好的面團(tuán)揉勻排氣后分成8等份,取一份面團(tuán)搟成中間厚四周薄的面皮,包上餡料。
4、鍋中加2匙油燒熱,放入包子,100克水 5克面粉調(diào)成面粉水,倒入鍋中,再淋上1匙油,蓋上鍋蓋,燜約10分鐘左右,出鍋前可以撒點白芝麻和香蔥即可。
生煎的大名是生煎饅頭,后來被簡化成生煎。江浙一帶和上海人對餡食的叫法頗有古風(fēng),經(jīng)常令我想起水滸傳。實際上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就是江蘇人。通常上海人的饅頭就是北方人的肉包子,這是饅頭一詞的本意。不過上海人會加上定語,如肉饅頭。北方人吃的饅頭應(yīng)該是后來,大批北方進(jìn)入上海后才有商業(yè)意義。在上海有一種不易見到的油汆饅頭與生煎饅頭相對應(yīng)。這種油汆饅頭也是一種肉包子。不過要先蒸熟后,再下鍋油炸至表皮起泡才奉客。生煎饅頭則沒有這個蒸熟的過程,而直接下鍋油煎,所以叫生煎。
1、生煎和水煎包是用發(fā)面,這樣肉汁水會泌入面皮內(nèi)。2、餡料里可以加入水或是肉皮凍,用力攪拌或用手動攪拌機(jī)攪拌上勁。3、生煎放的清水,水煎包放面糊水。生煎饅頭沒有蒸熟的過程,直接下鍋油煎,所以叫生煎。剛出爐的生煎外皮底部焦脆,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蔥。成品色白,軟而松,肉餡鮮嫩,舟有鹵汁,咬嚼時有芝麻及蔥香味水煎包在烹制過程中融煮、蒸、煎于一體。剛出鍋的水煎包,因兼得水煮、汽蒸、油煎之妙,其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名揚(yáng)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