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一般生產者普遍采用大水漫灌。這個方法是錯誤的。
大水漫灌后,淺層土壤中的部分果樹須根會缺氧,從而造成,并且板結土壤。
科學的觀點:提倡采用滴灌或滲灌,不僅有利于樹體發(fā)育,而且還節(jié)水、省工、省時,減少病害發(fā)生。
滴灌與地面灌溉和噴灌相比,具有下面的特點:
1.省水省工,增產增收。管道輸水灌溉的特點是出水口流量大,出不會發(fā)生堵塞,仍屬地面灌溉技術。因為灌溉時,水不在空中運動,不打濕葉面,也沒有有效濕潤面積以外的土壤表面蒸發(fā),故直接損耗于蒸發(fā)的水量少;容易控制水量,不致產面涇流和土壤深層滲漏。故可以比噴灌節(jié)省水35—75%。對水源少和缺水的山區(qū)實現(xiàn)水利化開辟了新途徑。由于株間未供應充足的水分,雜草不易生長,因而作物與雜草爭奪養(yǎng)分的干擾大為減輕,減少了除草用工。由于作物根區(qū)能夠保持著供水狀態(tài)和供肥狀態(tài),故能增產。
2.滴灌系統(tǒng)造價較高。由于雜質、礦物質的沉淀的影響會使毛管滴頭堵塞;滴灌的均 勻度也不易保證。這些都是目前大面積推廣滴灌技術的障礙。目前一般用于茶葉,花卉等經濟作物
滴灌屬全管道輸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滲漏和損失降低到限度。滴灌是迄今為止農田灌溉最節(jié)水的灌溉技術之一,滴灌技術僅用于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中。同時,又由于能做到適時地供應作物根區(qū)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圍水的損失問題,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結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統(tǒng),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結合在一起,肥料養(yǎng)分直接均勻地施到作物根系層,真正實現(xiàn)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又因是小范圍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滲漏較少,故可節(jié)省化肥施用量,減輕污染。運用灌溉施肥技術,為作物及時補充價格昂貴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費。溫室滴灌僅通過閥門人工或自動控制,又結合了施肥,故又可明顯節(jié)省勞力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
水肥一體化是一項綜合技術,涉及到農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主要技術要領須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首先是建立一套滴灌系統(tǒng)。首部樞紐:包括水泵(及動力機)、施肥罐、過濾器、控制與測量儀表等。在設計方面,要根據(jù)地形、田塊、單元、土壤質地、作物種植方式、水源特點等基本情況,設計管道系統(tǒng)的埋設深度、長度、灌區(qū)面積等。水肥一體化的灌溉方式可采用管道灌溉、噴灌、微噴灌、泵加壓滴灌、重力滴灌、滲灌、小管出流等。特別忌用大水漫灌,這容易造成氮素損失,同時也降低水分利用率。
二、施肥系統(tǒng)。在田間要設計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閥門、水泵肥泵等。
三、選擇適宜肥料種類??蛇x液態(tài)或固態(tài)肥料;固態(tài)以粉狀或小塊狀,要求水溶性強,含雜質少,一般不應該用顆粒狀復合肥(包括中外產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須經過過漏,以免堵塞管道。
四、灌溉施肥的操作。
1.肥料溶解與混勻:施用液態(tài)肥料時不需要攪動或混合,一般固態(tài)肥料需要與水混合攪拌成液肥,必要時分離,避免出現(xiàn)沉淀等問題。
2.施肥量控制:施肥時要掌握劑量,注入肥液的適宜濃度大約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為50m3/畝,注入肥液大約為50升/畝;過量施用可能會使作物致死以及環(huán)境污染。
3.灌溉施肥的程序分3個階段:一階段,選用不含肥的水濕潤;二階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三階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統(tǒng)。
總之,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一項先進的節(jié)本增效的實用技術,在有條件的農區(qū)只要前期的投資解決,又有技術力量支持,推廣應用起來將成為助農增收的一項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