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現代下肢假肢大多為骨骼式假肢,由許多標準組件連接而成。這不僅有利于工廠化生產和推廣,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假肢產品的技術創(chuàng)新。
特別是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鈦合金、碳纖維等質量輕、高強度、高彈性材料的廣泛應用,假肢產品無論是質量還是功能都有了質的飛躍,并可進行人性化選擇,快速定制不同要求的下肢假肢產品。下肢假肢產品的代償能力已能基本滿足截肢患者日常生活要求。
不過,現在下肢假肢基本上還是無動力假肢,即以下肢殘肢和身體的擺動為動力源帶動假肢運動,也就是說假肢本身還沒有動力。對于殘肢水腫,不利于制作假肢接受腔的患者,技師會對殘肢進行塑型處理。雖然支撐期能提供足夠的穩(wěn)定性,但擺動期還不盡如人意,特別是膝離斷以上假肢產品。雖然已開發(fā)有氣壓、液壓助伸膝關節(jié),但行走時消耗體力仍較大、步速不能隨意調整,步態(tài)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目前,國外已開發(fā)有智能假肢和動力腿,但由于價格昂貴及維修保養(yǎng)等問題,離普通居民還有較遠距離。
若只是單純的截肢,身體其他部位無損,器臟受損,并且截面無軟組織深度損傷/植皮的情況下的情況下,拆線出院后就可以裝配臨時假肢。
當然,這個時期,殘肢水腫/發(fā)熱/概率性的幻肢疼,那是因為患者殘端組織還未自愈。
組織修復一般要在術后6個月左右才能完全穩(wěn)定,而術后裝配的臨時假肢可有效的控制殘肢水腫,促進殘肢塑形,組織內部愈合,再者可幫助患者盡早開始步行,減輕幻肢痛。
臨時假肢不等于正式假肢,當然國內也沒有這樣的概念,可能是因為國內假肢未納入醫(yī)保,自費成本高,所以本土化的裝配方式是直接裝配正式假肢,并免費贈送一次換接受腔的機會。(三)內助伸裝置機械髖關節(jié)關節(jié)體內裝有可無級調節(jié)的助伸器,通過施加在步幅控制,彈簧上的壓緊力限制髖關節(jié)的運動幅度,從而使步態(tài)更加自然,同時也解決了假肢坐位時假肢側偏高,還可以把坐墊、枕頭放在板凳上,減輕與板凳的硬接觸,提高坐位舒適性。3-9個月后,等到殘肢組織自愈穩(wěn)定后,殘肢不會再變小,就可換新的腔,亦是正式假肢。
新的技術可在手術臺上,做完截肢手術立即裝配臨時性假肢,這個技術國內在推行階段,對醫(yī)生有些跨界需求,慎重選用。
假肢安裝注意:
以上【選配建議】只涉及零件選配,不含選擇假肢公司/假肢制作師技巧。
初次裝配(臨時)假肢是為了提高后期裝配正式截肢后生活質量,并不是裝配上臨時假肢就可以回到截肢前。一般來說,假肢適配需要經過以下一些步驟:首先,要進行殘肢檢查。臨時假肢到正式假肢的過程能很大限度的決定您日后的生活質量,所以想讓截肢后的生活趨近截肢前,則需要患者堅持科學的康復訓練,并不單單是裝配一條假肢而決定。
無論何種原因肢體障礙,家人的陪伴很重,有利于心理重建,以及提高患者后期的生活質量。假肢的中心之處在于接受腔,選對裝配時機的前提是你找到合適的假肢制作師。疫情之下,請先宅家為國家做貢獻,做好術后康復訓練。例如一個年老體弱的大腿截肢者,給他安裝一只很貴的運動型的膝關節(jié)就不合適,適合他的反而是價格比較便宜的手動鎖膝關節(jié)。待這屆病毒結束后,再裝配也不遲。一定要個性化鍛煉?。?!
假肢的構造
假肢的構造:
小腿假肢適用于膝關節(jié)間隙下200px至內踝上175px范圍內截肢的患者。
由接受腔、懸吊部分、小腿連接部分、假腳和踝四個部分組成。該關節(jié)結合了多軸關節(jié)的安全穩(wěn)定性和氣壓關節(jié)的擺動靈活性,擺動期控制輕松便捷,支撐期安全可靠,大屈曲角度適用日常生活的多種需求。接受腔是殘肢和假肢之間的紐帶,它通過包容殘技的體積,來實現力和運動的傳遞。假腳不僅滿足美觀要求,而且要滿足行走功能的要求,它可分為靜踝腳、單軸腳、多軸腳等,目前裝配較多的還是碳纖儲能腳。
大腿假肢適用于從結節(jié)下250px至膝關節(jié)間隙上200px范圍內的截肢者。
由假腳、踝關節(jié)、小腿、膝關節(jié)、接受腔、懸吊裝置等幾部分組成。由于大腿假肢的結構比較復雜,可采用不同的接受腔和膝、踝等關節(jié)件,故大腿假肢的品種較多。膝離斷以上截肢患者,如年齡較大、體質較差、殘肢較短或生活在山區(qū)的患者,宜選擇多軸膝關節(jié)甚至膝關節(jié)可鎖定的假肢,選擇假肢務必在安全的基礎上再強調靈活性和步態(tài),否則會帶來很多使用麻煩。裝配上合適的假肢后,經過系統的使用訓練,完全能以較好的步態(tài)步行。如果裝配性能的假肢,不但能騎自行車,而且能跑步和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