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拉弦樂器:“根卡”,琴筒為木制,前口蒙羊皮;“特琴”,形似二胡,用于各種伴奏。還有藏高胡(高音二胡、四胡、低胡、牛角琴等?!?/span>
扎年琴
彈撥樂器:藏族古老樂器之一的扎年琴(六弦琴)、藏三弦等?!?/span>
藏族與嗩吶
吹奏樂器:藏式嗩吶、藏式長筒號、竹笛、鷹笛、牛角號、海螺號、骨號。
藏族們敲鼓進行法會
打擊樂器:藏鼓是為重要的打擊樂器之一,能敲擊幾十種表現(xiàn)不同情緒和場景的韻律和節(jié)奏。還有龍鼓、藏鈸、響鈴和鐃。據(jù)藏文史載、饒和鈸是道傳入西藏的樂器,在長期樂隊演奏實踐中,鈸的演奏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形成了很多特殊的演奏技法,在寺院樂隊演奏中起首至重要的作用。
扎年分為八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六弦琴等幾個種類,其中以六弦琴為普遍,為著稱,并廣泛流傳于西藏各地和其他藏區(qū)。
琴身長約一米多,有六個旋鈕,彈奏部大如人頭,包有羊皮及鞍子。
扎年音色柔和悅耳,琴身輕便,可以隨身攜帶,席地而坐,抱琴即可唱彈。在西藏使用分部很廣,上部阿里三衛(wèi)至中部地區(qū)的后藏,山南、拉薩、林芝地區(qū)及下部安多都可見到扎年。
鷹笛有兩種,一種是藏族鷹笛,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另一種是塔吉克族鷹笛,這兩種都是由鷹的翅膀骨的,一般用于獨奏。藏族鷹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省的藏族地區(qū)。有春播、上山、下山等曲目。藏鷹笛又叫做“龜鈴”,它是藏族地區(qū)的一項傳統(tǒng)樂器,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悠久歷史。它的音色有很強的穿透力和力,但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已經(jīng)很難見到真正的鷹笛。在藏民族的心目當中,鷹是神鳥。傳說中,鷹在生命的后時刻會沖著太陽飛去,直到化為灰燼。因此,在地面上很難見到它的尸骨。不過,偶爾因為氣候極端惡劣,雄鷹沒能飛過雪山而被凍死,人們才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上發(fā)現(xiàn)它們的尸骨。
與畢旺、六弦琴等傳統(tǒng)樂器相比,鷹笛的傳承就沒有那么幸運
與畢旺、六弦琴等傳統(tǒng)樂器相比,鷹笛的傳承就沒有那么幸運。鷹笛距今已經(jīng)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由禿鷲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獨奏,有上山、下鄉(xiāng)、春播等曲目。隨著區(qū)歌舞團鷹笛演奏家次旦的退休,鷹笛的傳承陷入了停頓。
讓現(xiàn)代音樂在傳統(tǒng)音樂中舞蹈
作為一個特色民間樂種,西藏傳統(tǒng)民族樂器的演奏長期扎根民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傳播著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音樂文化,有著獨特頑強的藝術生命力,經(jīng)過一代代藝人上百年的錘煉,已成為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