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由于表面氧化膜具有較高的孔隙率和吸附性能,它很容易受到污染,所以陽極氧化后,應對膜層進行封閉處理,以提高膜層的耐蝕性,耐磨性以及絕緣性。常用的封閉方法有:沸水和蒸氣封閉法/重鉻酸鹽封閉法
鋁和鋁合金表面上能否生成的硬質氧化膜層,主要取決于電解液的成份濃度,溫度,電流密度,及其原材料的成分。
電解液的濃度
采用硫酸電解液進行硬質陽極氧化時,一般在10%~30%濃度范圍內,濃度低時,氧化膜硬度高,特別是純鋁比較明顯,但對銅含量較高的鋁合金(CY12)例外。因為含銅量較高的鋁合金易生成CuAl2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在氧化時溶解速度較快,極易燒毀鋁零件。所以一般不適合用低濃度的硫酸電解液,必須在高濃度(H2SO4在 300~400g/L)中進行氧化處理或采用交直流電疊加法處理。
經(jīng)氧化處理獲得的氧化膜,厚度一般在5-20v m,硬質陽極氧化膜厚度可達60- 2500m。其膜層還具有哪些特性?
(1)、硬度較高。純鋁氧化膜的硬度比鋁合金氧化膜的硬度高。通常,它的硬度大小與鋁的合金成份、陽極氧化時電解液的技術條件有關。陽極氧化膜不僅硬度較高,而且有較好的耐磨性。尤其是表面層多孔的氧化膜具有吸附潤滑劑的能力,還可進一步改善表面的耐磨性能。
(2)、有較強的吸附能力。鋁及鋁合金的陽極氧化膜為多孔結構,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所以給孔內填充各種顏料、潤滑劑、樹脂等可進一步提高鋁制品的防護、絕緣、耐磨和裝飾性能。
陽極氧化時氧化膜燒蝕是由制件或夾具的表面已生成的氧化膜被電流擊穿引起的,氧化膜之所以會被擊穿,通常與以下三個方面原因有關: (1)夾具截面積過小,而所夾的制件表面積又較大的情況下,陽極氧化時制件所需通過的電流強度因負荷過大,引起夾具溫度上升,致使膜層的溶解速度快于生成速度,后導致燒蝕。
(2)夾具裝夾欠牢固。當夾具力差時(通常由夾具過細或制件夾具的鋁質過軟),所夾的制件在陽極氧化時,若溶液同時又有壓縮空氣攪拌的,則裝夾處易引起松動,從而產(chǎn)生熱量,后導致出現(xiàn)與(1)同樣的后果。
(3)夾具使用前未經(jīng)退膜處理。所用夾具若原先陽極氧化時生成的氧化膜未曾退除干凈,則不能傳導電流,但當裝夾時若膜層遭到損傷,則此處有可能導電,但由于接觸面積很小,時而通上電流,時而脫電,這一部位也會由此而產(chǎn)生熱量,結果會損傷膜層而遭燒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