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花山鐵山村的灰塑藝人邵波少年時便隨村中老藝人學(xué)藝,后來成為技術(shù)高超的灰塑名家。石牌坊為四柱三間樓式建筑,正面刻“山南世家”,前面刻“纘服揚休”,頂飾蓮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巖石制作,雕花鳥、竹木圖案。其子邵成村15歲隨父學(xué)藝,得父親言傳身教,今已二十多年,現(xiàn)活躍在珠三角建筑工藝界。廣州陳氏書院(陳家祠)、六榕寺、光孝寺、南海神廟、三元里古廟等數(shù)十座建筑重修時都留下他的灰塑作品。
灰塑是廣東傳統(tǒng)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shù)。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jīng)反復(fù)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xiàn)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
2、制作紙筋灰:
①把玉扣紙(一種類似于冥bi質(zhì)地的紙)浸透,攪爛,成為紙筋。
②用清水浸泡生石灰,再用細篩過濾,除去沙石雜質(zhì),使其成為石灰油。按100公斤石灰加入2公斤紅糖、2公斤糯米粉的比例配料,攪拌,使之細膩柔滑。
③將石灰油與紙筋混合,然后密封20天左右。需要使用時取出糅合。糅合時間越長,混合物的黏性就越好。
廣州仁威廟
建筑特色
仁威廟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廣三路深五進,另有偏東一列平房。補的草根灰不能太厚,因為它又濕又軟,過厚則不易定型而且容易落灰,甚至將上一次補的灰都拉扯脫落。進建筑,當中為主體建筑,東、西為配殿,第四進為齋堂,第五進為后樓。沿著南北中軸線,依次為頭門、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樓,左右為東、西序。頭門面闊11米,深8米。門外兩側(cè)各立一花崗巖石柱,柱頭雕有石獅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龍戲珠,線條流暢,形象十分生動,俗稱為“龍柱”。
明間兩金柱間的漆空枋雕有八仙等人物。所有梁枋的底部都雕有花紋,雕工極其精細。人物和動物造型栩栩如生。木雕上均涂以金彩。 第三、四進的建筑及東、西序的房舍造工略欠精細,而建筑式樣及風(fēng)格與正殿基本一致。
雕刻、
廟中的建筑雕飾,集丹青、木刻、磚雕、灰雕等各種藝術(shù)于一體,其雕飾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灰塑是廣東傳統(tǒng)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shù)。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jīng)反復(fù)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xiàn)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