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動物模型的設計原則
可靠性
的動物模型來應該力求可靠地反映人類疾病,即可特異地、可靠地反映某種疾病或某種機能、代謝、結構變化,應具備該種疾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經(jīng)化驗或 X 照片、心電圖、病理切片等證實。若易自發(fā)地出現(xiàn)某些相應病變的動物,就不應加以選用,易產生與疾病相混淆的疾病者也不宜選用。例如鉛可用大白鼠做模型,但有缺點,因為它本身容易患動物地方性及進行性,后者容易鉛所致的相混淆,不易確定該是鉛所致還是它本身的疾病所致。用蒙古沙土鼠就比較容易確定,因為一般只有鉛才會使它出現(xiàn)相應的變。
動物模型設計注意事項
注意所選用動物的實用價值
模型應適用于多數(shù)研究者使用,容易,實驗中便于操作和采集各種標本。同時應該一般飼養(yǎng)員較熟悉而便于飼養(yǎng)的動物作研究對象,這樣,就無需特殊的飼養(yǎng)設施和轉運條件,經(jīng)濟上和技術上容易得到保證。
此外,動物來源必須充足,選用多胎分娩的動物對擴大樣本和重復實驗是有益的。尤其對慢性疾病模型來說,動物須有一定的生存期,便于長期觀察使用,以免模型完成時動物已頻于或斃于。
在自然環(huán)境中觀察有助于正確評價自然發(fā)病率和率。但記錄困難,在實驗條件下維持有一定難度,且對人和家畜有直接和間接的威脅,使用時要特別加以注意。因此,模型時必須注意動物種群的選擇,要了解各類動物種群的特點和對動物的影響。
正確地評估動物疾病模型
應該懂得沒有一種動物模型能完全人類疾病真實情況,動物畢竟不是人體的縮影。模型實驗只是一種間接性研究,只可能在一個局部或幾個方面與人類疾病相似。因此,模型實驗結論的正確性只是相對的,終必須在人體身上得到驗證。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與人類疾病不同的情況,必須分析其分岐范圍和程度,找到相平行的共同點,正確評估哪些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