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純銅雕彌勒佛
彌勒佛(即 彌勒菩薩,也叫 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經(jīng)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漢傳的寺院里,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純銅雕彌勒佛
“彌勒”系梵語(轉(zhuǎn)寫:Maitreya)的音譯,意思是“慈”,為菩薩的姓氏。菩薩對一切眾生不起殺想,不食眾生肉的廣大慈心,故曰“慈”。如唐般若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第3卷云:“彌勒菩薩法王子,從初發(fā)心不食肉,以是因緣名‘慈氏’?!庇秩缣茖嵅骐y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第79卷(入法界品)亦云:“或見彌勒初證得慈心三昧,從是已來,號為‘慈氏’?!?img src="http://img3.dns4.cn/pic/260014/p17/20181231163913_3503_zs_sy.jpg" />純銅雕彌勒佛
彌勒,與文殊、觀音、地藏等其他大菩薩不同,他不是傳說人物,而在實有其人。他出身于古印度一個婆羅門家庭,其父親迦波利是波羅柰國的宰相,他少年時期便跟隨釋迦牟尼出了家。然而,他作為佛的聲聞弟子——出家比丘,卻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不證羅漢道——因為,他靈根宿植、累劫修行——甚至比釋迦牟尼還早四十大劫,早已經(jīng)是一位等覺菩薩了,所以,釋迦牟尼授記他續(xù)自己之道統(tǒng),紹自己之佛位,將來在娑婆世界作佛。因此,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個時空之中,彌勒屬于未來(三世佛:過去之佛燃燈、現(xiàn)在之佛釋迦牟尼、未來之佛彌勒),代表著明天。
根據(jù)佛經(jīng)的說法,他生于南天竺婆羅門家,修成正果后,住兜率天內(nèi)院,他將繼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時候,度眾生。
純銅雕彌勒佛
大肚彌勒佛又稱大肚彌來佛。我國寺院中的一尊佛,通常將他尊俸在寺廟的前面,一進山門的地方。由于大肚彌勒佛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因此深受大眾喜愛。男女老少都在見到他時,激發(fā)出輕松愉快的心情。在部分寺院都有這樣的對聯(lián)與彌勒佛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寓教于樂,啟迪人們的心靈。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息。
“笑呵呵坐山門外,覷看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坦蕩蕩裝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樂升平?!边@是關(guān)于大肚彌勒佛的對聯(lián),很好的體現(xiàn)了它的寬宏大量及對笑對人生的慈悲。佩帶大肚彌勒佛蜜蠟掛件,能助你笑口常開。喜歡彌勒佛的朋友可以到良材網(wǎng)看看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