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屋面:屋頂中面積大的一部分,是建筑屋頂?shù)谋砻?,指屋脊與屋檐之間的部分。
剪邊:屋面近檐處不一樣的色彩帶,如屋面大部分是綠色,屋檐處卻是一道橫的黃色帶,這樣的色帶就稱作“剪邊”。
正脊:處于建筑屋頂高處的一條脊,由屋頂前后兩個斜坡相交形成。從建筑正立面看,正脊是一條橫向的線。一般來說,正脊是各脊中很突出的一條,也稱“大脊”。
正脊裝飾:正脊兩端、中心、前后兩個立面上,會有相應(yīng)的裝飾,如龍、花、草等。
廡殿頂即廡殿式屋頂,是古代屋頂樣式中等級很高的。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共五脊組成,又稱五脊殿。由于屋頂有四面斜坡,又稱四阿頂。
廡殿頂早在殷商時代就有,晚唐以后有實例可查,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才可以使用。
廡殿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
故宮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廡殿頂,而故宮的英華殿、弘義閣、體仁閣則為單檐廡殿頂。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等級僅次于廡殿頂。它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組成,故稱九脊殿。前后左右也有四個坡面,左右兩個坡面比廡殿頂?shù)囊汀?
歇山頂?shù)某霈F(xiàn)晚于廡殿頂,其樣式早可見于漢闕石刻,現(xiàn)存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臺山的唐代南禪寺大殿。
也有單檐、重檐的形式,北京故宮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頂。
懸山頂 僅次于廡殿頂和歇山頂,是我國一般建筑(民居)中的一種形式。懸山頂有五條脊,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前后兩個坡面,屋頂兩側(cè)懸在山墻外,因此得名“懸山頂”。
多用于民間建筑,因有利于防雨,在南方民居更為普遍。
歇山頂
又稱九脊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前后兩坡為正坡,左右兩坡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區(qū)域為山花。重檐歇山頂?shù)燃墐H次于重檐廡殿頂,多用于規(guī)格很高的中,如故宮的保和殿、太和門、、鐘樓、鼓樓等。一般的歇山頂應(yīng)用非常廣泛,但凡宮中其他諸建筑,以及祠廟壇社、寺觀衙署等官家、公眾等都襲用歇山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