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激光雷達分類
一般來說,按照現(xiàn)代的激光雷達的概念,常分為以下幾種:
1、按激光波段分,有紫外激光雷達、可見激光雷達和紅外激光雷達。
2、按激光介質分,有氣體激光雷達、固體激光雷達、半導體激光雷達和二極管激光泵浦固體激光雷達等。
3、按激光發(fā)射波形分,有脈沖激光雷達、連續(xù)波激光雷達和混合型激光雷達等。
4、按顯示方式分,有模擬或數(shù)字顯示激光雷達和成像激光雷達。
5、按運載平臺分,有地基固定式激光雷達、車載激光雷達、機載激光雷達、船載激光雷達、星載激光雷達、彈載激光雷達和手持式激光雷達等。
想了解更多關于聚光雷達產品的相關資訊,請持續(xù)關注本公司。
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區(qū)別
北京北醒公司——專業(yè)激光雷達產品供應商,我們?yōu)槟鷰硪韵滦畔?
從抗干擾能力上來講,由于激光雷達通過發(fā)射光束進行探測,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光束受遮擋后就不能正常使用,因此無法在雨雪霧霾天,沙塵暴等惡劣天氣中開啟,而毫米波導引頭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因此可以在糟糕的天氣中探測,在這一點上毫米波雷達更勝利一籌從價格上來講,激光雷達比毫米波雷達在測距、識別障礙物方面更準確,但由于激光雷達獲取的數(shù)據(jù)量遠超毫米波雷達,所以需要更的處理器來處理數(shù)據(jù),成本高了,售價自然就更貴了。但激光雷達在準確性上可以得到更多的保證。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各有優(yōu)劣,誰也無法取代誰,兩者正好起到一種相輔相成,取長補短的作用。
激光測距的原理
激光測距儀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來測量距離:脈沖法和相位法。脈沖法測距的過程是這樣的:測距儀發(fā)射出的激光經被測量物體的反射后又被測距儀接收,測距儀同時記錄激光往返的時間。光速和往返時間的乘積的一半,就是測距儀和被測量物體之間的距離。脈沖法測量距離的精度是一般是在 /- 10厘米左右。另外,此類測距儀的測量盲區(qū)一般是1米左右。
激光測距是光波測距中的一種測距方式,如果光以速度c在空氣中傳播在A、B兩點間往返一次所需時間為t,則A、B兩點間距離D可用下列表示。
D=ct/2
式中:
D——測站點A、B兩點間距離;
c——速度;
t——光往返A、B一次所需的時間。
由上式可知,要測量A、B距離實際上是要測量光傳播的時間t,根據(jù)測量時間方法的不同,激光測距儀通??煞譃槊}沖式和相位式兩種測量形式。典型的是WILD的DI-3000、真尚有的LDM30X 。
需要注意,測相并不是測量紅外或者激光的相位,而是測量調制在紅外或者激光上面的信號相位。建筑行業(yè)有一種手持式的激光測距儀,用于房屋測量,其工作原理與此相同。
以上內容由激光雷達公司為您提供,希望對同行業(yè)的朋友有所幫助!
激光雷達的廣泛發(fā)展北京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計算機及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數(shù)字立體攝影測量也逐漸發(fā)展和成熟起來,并且相應的軟件和數(shù)字立體攝影測量工作站已在生產部門普及。但是攝影測量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如航空攝影-攝影處理-地面測量(空中三角測量)-立體測量-制圖(DLG、DTM、GIS及其他)的模式基本沒有大的變化。這種生產模式的周期太長,以致于不適應當前信息社會的需要,也不能滿足“數(shù)字地球”對測繪的要求。
LIDAR測繪技術空載激光掃瞄技術的發(fā)展,源自1970年,美國航天局(NASA)的研發(fā)。因全球定位系統(tǒng)及慣性導航系統(tǒng)的發(fā)展,使的即時定位及姿態(tài)確定成為可能。德國Stuttgart大學于1988到1993年間將激光掃描技術與即時定位定姿系統(tǒng)結合,形成空載激光掃描儀(Ackermann-19)。之后,空載激光掃瞄儀隨即發(fā)展相當快速,約從1995年開始商業(yè)化,已有10多家廠商生產空載激光掃瞄儀,可選擇的型號超過30種(Baltsavias-1999)。研發(fā)空載激光掃瞄儀的原始目的是觀測多重反射(multiple echoes)的觀測值,測出地表及樹頂?shù)母叨饶P?。由于其高度自動化及的觀測成果用空載激光掃瞄儀為主要的DTM生產工具。
如需了解更多激光雷達產品的相關內容,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