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日本人工浮島研發(fā)的活躍期是在1995年發(fā)生阪神之后。如果采用人工浮島建設,將與酥軟地基或水深無關,能夠在海面建設成耐震性較高的防災基地。這也是人工浮島研發(fā)的主要背景之一。
目前日本有三個原本供羽田海上機場實驗用的小型人工浮島,分別位于是靜岡市清水灣的海上垂釣公園、兵庫縣南淡路市的“渦潮人工浮島海上垂釣公園”和 三重縣南伊勢町的“熊野灘海上公園”。
世界上一個真正意義上也是目前全球很大的人工浮島于2010年2月6日在韓國首爾亮相。首爾的3座浮島同水上舞臺、盤浦大橋,誕生新的河岸景觀,集合水上活動、展示、表演等功能的人文空間,總面積接近2萬平方米,不僅是全世Viva界很大的浮島,也有舉世僅有的水上會議中心。 這個以鋼鐵制造的人工浮島名為Viva,重2500噸,面積3271平方米,大如足球場。我們一如既往地向用戶提供優(yōu)質、服務,并通過有償服務方式增加服務自我造血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尋求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的改進,使雙方從中獲得很佳效益。
人工浮島是人工島的一種,可漂浮于水面或者海洋,為人類提供生存拓展空間。太平洋低洼島國基里巴斯面臨著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威脅。該國島民很絕望,他們愿意考慮一些激進的選擇以挽救自己的國家不被浪潮的吞食。
這種浮島式航母的原意是“浮動式海上基地”(MOBS),預計造價12億美元,可作為海上前進基地或艦船、飛機的運補和維修基地。在浮島式航母上,包括C-130在內大多數(shù)飛機幾乎都能安全起飛和降落,而無須復雜的彈射和阻攔裝置。
生態(tài)浮島,又稱人工浮床、生態(tài)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島的一種,針對富營養(yǎng)化的水質,利用生態(tài)工學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為主體,運用無土栽培技術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為載體和基質,應用物種間共生關系,充分利用水體空間生態(tài)位和營養(yǎng)生態(tài)位,從而建立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用以削減水體中的污染負荷。固定:人工浮島的水下固定,既要保證浮島不被風浪帶走,還要保證在水位劇烈變動的情況下,能夠緩沖浮島和浮島之間的相互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