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鑄銅鐘馗神像鑄銅鐘馗神像
為什么中國人多數認為拜佛(釋迦牟尼)能帶來好運(而少人有拜道教的那些)?
主要是歷史原因,道教一直到明朝都很興盛,明朝晚期,由于皇帝信道,社會上非君思潮又高漲,反皇帝,所以道教階段性的走下坡路。
到了滿清,才是道教大衰落的真正原因。滿清沒有自己的正統(tǒng)信仰,又刻意打壓漢文化,尤其是打壓道教,引入蒙古和西藏的藏傳,打壓道教、儒家,漢傳也受到一些影響,只不過漢傳和藏傳同源,很難將他們區(qū)分開而已。道教卻越來越衰落。
明朝道教只是階段性的衰落,與漢唐宋等歷代一樣,與其他各種思想展開競爭,一旦政府趨于穩(wěn)定,就將重新建立道教在中國難以取代的正統(tǒng)國教地位。而清朝道教大衰則是決定性的,要驅除漢文化的影響。
道教提倡自力成就,將精、炁、神先天三寶煉成金丹,脫胎出陽神飛升到大羅天,也即重陽祖師所述的“上品天仙之道”。以清修丹道為主,以中乘的禮拜仙真、下乘的行善積德為輔,所以在塑像上并沒有花太多的功夫。
而對于建造道觀、造神像等,重陽祖師也有訓示:
茅庵草舍,須要遮形。露宿野眠,觸犯日月。茍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斫伐樹木,斷地脈之津液;化道貨財,取人家之血脈。只修外功,不修內行,如畫餅充饑、積雪為糧。虛勞眾力,到了成空。有志之人,早當覓身中寶殿。道教本身就沒有上升到度人、佑人的高度,講究的是試圖用一己之力維護人間正道。體外朱樓,不解修完,看看倒塌。聰明君子,細細察詳。可見道教并不提倡大修道觀、神像。因為修行是修自身,而非修神像。神像早晚會腐爛、毀壞,不必在這上面花過多的精力。
鑄銅鐘馗神像鑄銅鐘馗神像鑄銅鐘馗神像鑄銅鐘馗神像
玄武大帝,掌管北方,也被叫做真武大帝(這個名字不好聽,為了避皇帝諱改玄為真),現在你能看到的玄武帝像基本都是按照朱棣的模樣,鑄的。顯存保存完好的武當山古建筑群也是永樂年間修的。
“武當 武當 ,唯玄武可以當之?!?
我們這邊的傳說,始末如下
傳說啊,
一個國家(國名忘了)的太子,一心向道修行不愿意繼承皇位,他的父母hing~焦急,逼迫于他,他就逃,逃到了武當山腳下,他的母親扯住了他的衣帶,他揮劍割袍,后他劈開的地方成了一條河,叫做玉帶河。他的父母隔著河終于追不到他了。這地兒就被叫太子坡。他修行,肚子餓,腸胃嘰嘰歪歪,把自己開膛了,扯出腸胃,化作龜蛇,為玄武。唐朝國教雖一度是道教,根據唐末統(tǒng)計,整個道士加起來不過一萬多人。一日九天玄女想試探他的決心,化作美女,在他打坐旁梳妝(梳妝臺的由來),他不為所動,玄女又走近假意勾引他,他憤慨拒絕,玄女假裝羞憤投崖。他覺得自己的責任,一命還一命,他也跳下去。終考驗合格,五條顏色各異的龍把他拖上來(五龍臺)飛升為一方大帝,職責是掌兵司戰(zhàn)鎮(zhèn)魔?!舐跃褪沁@樣,本仙女生于武當長于武當,且武當山有碑文為證。
真武大帝,又名玄天上帝、北極玄天真武上帝、蕩魔天尊、披發(fā)祖師、北帝、妙見菩薩等等。其塑像、畫像常見的形象是披發(fā)跣足,腳踏龜蛇,外袍內鎧,威武莊嚴。
真武大帝的崇拜從何而來呢?
自古以來的仙神崇拜,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對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大自然的崇拜。一種是對古之修道,修佛者中大宗師的崇拜。
真武大帝本是上天星辰北宮玄武,只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位星宿的合稱。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北宮玄武地位越來越高。尤其是進入北宋后,在宋太祖、宋太宗為證明自己得到皇位乃是上天所賜,創(chuàng)造了許多仙神傳說?!霸匆拙墶蓖ㄗx名著《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發(fā)現,四大天王在兩書中,都有出現,但在《西游記》劇情中出現的更多些。比如祖先趙玄朗降世,比如真武將軍、黑煞將軍臨凡等等。真武將軍就是后來的真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