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光滑寬大的膠帶粘住樹一米高的部位,傍晚,“爬蚱”出土后本能地往樹上爬去,爬到被膠紙粘住的地方,由于膠紙比較滑,再也爬不上去了,被圍堵的“爬蚱”就這樣聚集在樹體的四周。用鐵锨,小鏟子,在原先出現(xiàn)過爬蚱的大樹周圍,刮去一層地皮,大約半厘米的厚度,一般就能看見新的爬蚱洞口,這一時間段要注意,在老洞口比較多的樹下,“刮地皮”的方法效果一般不明顯,在老洞口相對較少且分散的大樹下尋找,或者事前記好老洞的位置(空眼...),一般這個階段,小學(xué)生們是主角。
如果再等一會,可以直接拿著手電照樹上,知了已經(jīng)爬了出來,直接抓住扔到口袋里,有的知了爬得快,那就用竹竿去桶了,放心,它不會有任何反抗的。如果晚上偷懶沒有出門,早上再去看時,樹上只剩下空空的殼,和樹上吱呀在叫的蟬鳴。
抓知了猴,在我們老家并沒有特殊用途,有人說殼可以做藥材,有人還拿它炸了做菜。不過,我沒見過當?shù)厝诉@么吃過,所以我們抓了也就扔到蚊帳里,看著它慢慢的爬上去,直到早上一睜眼的時候,一只晶瑩剔透的蟬出現(xiàn)了,很是神奇,但一直納悶為什么知了等我們睡著了才變身。
雨季與知了猴般配。有時候把握天時也會助一臂之力。雨季來臨前,知了猴會不惜冒雨出行;雨季之后,地質(zhì)松軟更有利于它們重見天日; 所以下雨對于知了猴是如沐天恩,而對于我們這些手來說,更是期待和興奮的時候。幾次風(fēng)雨過后,知了猴基本也就銷聲匿跡了 。9點左右雖然相對來說有些少,但是你堅持逮的話,還是能逮到不少漏網(wǎng)之魚的 ,也就是已經(jīng)蛻變成為的幼蟬 金蟬多生活在泥土下方30~50厘米處,為了晚上能夠準時出土脫殼多會提前進行挖洞,大家可以在天黑前通過這些洞來金蟬。這類洞口小而薄,用手指一碰洞口泥土便會落下,露出一個相對大一些的洞,將手指伸進去便會摸到金蟬。若不能將及時“扣”上來,金蟬則會迅速后退并采用土打墻,便難以再將其捉上來,因此隨身攜帶鏟子還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