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綠瑪瑙在天然界中少見,多是人工染成,是用白瑪瑙或蛋青瑪瑙著色
綠瑪瑙在天然界中少見,多是人工染成,是用白瑪瑙或蛋青瑪瑙著色,著色劑是鉻。染成的綠瑪瑙很象翡翠的高綠,但識別較易,其綠色之中不免閃一點藍,便是明證,因為它似翡翠,很受市場歡迎。紫瑪瑙以葡萄紫色為好。這瑙質地較粗拙,透明度略低,因色好,可作首飾,大塊的也是玉雕的好材料。纏絲瑪瑙是各種顏色以絲帶形式相間環(huán)繞糾纏的一瑙,因相間色帶細如油絲,所以稱為纏絲瑪瑙。有的紅白相間,有的藍白相間,有的黑白相間,或寬如帶,或細如絲,甚為美妙,古稱截子瑪瑙。纏絲瑪瑙也是玉雕中常常使用的品種。
玉液的潤度夠不夠,這一點很重要
2、玉液的潤度夠不夠:這一點很重要,潤度為白玉的招牌,自古就有金精玉液、珠圓玉潤的美談,正是白玉的自然潤度,使之千年流傳,傳承后代。1)玉質是否細膩:目測及手感都覺得”似雪若云”般的舒適,只有美女的肌膚和幼兒的臉蛋才般配,是柔細和美嫩的感覺。2)玉紋占多少比例:玉紋俗稱“水線”,玉紋越少越好,僅占一兩條,不在話下,若零亂分散各地,就有破壞玉器品相的擔憂了,若玉紋不少,但只占一小部分或局部,則不僅可以成為玉的佐證,而且有增加生動的美感。
清代的和田玉雕件無論大小百分之八十是青白玉,而且很多雕件因為惜料不敢取舍,所以帶裂綹、帶暇疵,就材施藝影響了造型美觀,又因為科技不發(fā)達,開采條件艱辛、運輸困難等等原因,在清代每年進貢的玉料中和田羊脂玉寥寥無幾,大部分是青白玉,而當今和田玉的開采無論是從每年的產量、質量及籽料出產量都遠遠的超過乾隆鼎盛時期的幾十倍、上百倍,從原料來看當今勝過前清,從雕琢技術上看,當今從設計理念、加工設備、雕琢技藝遠遠超過前人,目前國家收藏的國寶玉器無論是從原料使用、藝術設計、雕琢工藝方面,那一件都是前人無法達到的,就是每年“天工杯”得獎作品每一件都可以與前人比美,件件都是精品、珍品,當代和田玉精品無論是藝術性、工藝性、原料的質量都具備收藏、鑒賞、增值、保值的功能,也代表了中國玉器發(fā)展史第四個高潮的水平。
6、發(fā)簪:形式種類繁多,有蝴蝶、蜻蜓、蟬、螃蟹、蜘蛛、蟈蟈等各種動物,、靈芝等各式花草,有吉祥紋飾圖案,還有較為罕見的以龍為題材的簪。幾年前在香港拍賣過一只翡翠龍簪,據(jù)拍賣行講,貴為皇后亦不過用鳳簪,而敢以龍作發(fā)簪的女性估計非慈禧莫屬,所以這一發(fā)簪很可能為慈禧所用。遺憾的是那只發(fā)簪翠質一般,定價也偏高,記得后成交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