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反射內存卡編程
基本 RFM5565 反射內存寫入和讀取操作需要很少或根本不需要編程知識。反射內存板上電后進入功能模式。用戶將需要訪問 PCI配置寄存器(基址寄存器 0,1,2 和 3)獲取系統 BIOS 分配寄存器組和反射內存的基址。反射內存的寄存器組的基址和內存地址可以比較隨意,。對于超出了基本的設置,如啟用或禁用中斷或 DMA 周期的操作,用戶必須知道三個寄存器組內具體寄存器分配,本章提供的這些信息。
這三個寄存器組如下:
PCI 配置寄存器
本地配置寄存器
反射內存控制和狀態(tài)寄存器
PCI 配置寄存器位于 256 字節(jié)的 PCI 配置空間,它遵循 PCI 規(guī)范V2.2 定義的模板。個 64 字節(jié)的 PCI 配置空間完全由預定的標頭組成的。在該區(qū)域中,每個設備只實現必要和相關的寄存器。然而,所有的寄存器和位功能存在必須符合 PCI 規(guī)范的定義。除了個64 字節(jié)邊界,每個設備都可以實現額外的設備獨特的寄存器。雖然
PCI 配置寄存器可在任何時候訪問,但一般他們都很少被用戶修改。
想要了解更多反射內存卡的相關信息,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電話!
光纖反射內存網關鍵技術
高實時性低開銷網絡通訊協議的設計與實現 目前主流公開的網絡協議,如以太網所使用的TCP/IP協議雖然功能完備、運行穩(wěn)定,但其傳輸機制和服務方式都比較復雜冗余,實時性較差,不適合于多實時性有較高要求的領域。 光纖反射內存網通訊協議要在高實時性和穩(wěn)定性前提下,降低協議的復雜度。在網絡基本服務和傳輸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盡量提高系統的傳輸性能、實時性及相應速度。同時要有完整的錯誤處理機制,在錯誤發(fā)生的情況下錯誤不蔓延,有良好的自愈能力。 .邊收邊轉的數據轉發(fā)模式實現低延長數據轉發(fā) 在協議控制器設計上采用RFMMA(Reflective Memory Multiple Access)基于反射內存的多模式存取技術,支持數據、IO、命令、中斷等多種數據傳輸模式。 在協議實現上,即協議控制器的設計上,要采取低延長的數據轉發(fā)策略,將轉發(fā)延遲控制在1us以內,這個對協議控制器實現提出了很高的挑戰(zhàn)。主要采用此一下方法:1)采用邊收邊轉發(fā)的數據傳輸模式,不采用存儲轉發(fā)模式,減小數據在單個節(jié)點上的轉發(fā)延遲,提高系統實時性。2)在協議設計時,優(yōu)化設計,壓縮信息頭的長度,并將重要信息都放在信息頭前面,以方便轉發(fā)時進行快速判斷。3)設計了完備的數據幀回收機制,通過節(jié)點ID、傳輸計數器等方式了廢數據幀的回收。同時,采用CRC校驗碼校驗數據的正確性。 一般的網絡接口設備在轉發(fā)數據是都采用存儲轉發(fā)的方式,轉發(fā)延遲過大,導致整個系統的延長加大,實時性降低。采用即時收/轉(邊收邊轉發(fā))模式,在接收數據的同時完成處理和轉發(fā),代替常用的存儲轉發(fā)模式,只需4個時鐘周期便可完成判斷。
反射內存卡實時網絡需求
為提升計算能力,人們自然地想到研發(fā)性能更強的計算機,如天河系列等超級計算機應運而生,但超級計算機研制周期長、成本大、應用領域受限。為此,提出了集群系統概念,計算機集群系統是通過網絡將PC機或工作站連接起來組成高的性能計算系統。集群系統將一個任務并行在多臺計算機上執(zhí)行,組成一個實時系統。
在實時系統中,系統終結果的正確性不僅依賴于每一步計算得到的邏輯結果,而且依賴于得到結果的時刻,任務的完成時間是實時系統的決定性特征。根據實時性能的要求程度,實時系統可認為兩類,即軟實時和硬實時系統。對于軟實時系統,要求事件相應是實時的,但并不是嚴格強制的。但是,對于硬實時系統來講,每個任務都有一個處理截止事件,任務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否則會影響全局任務的完成,給系統帶來不希望的破壞或者造成不可恢復的災難性后果。目前許多實時系統都采用硬實時系統,因為具有更強的實時性能。實時系統的應用需要實時互聯,構建實時網絡,完成數據在網絡節(jié)點間的實時傳輸。實時網絡必須具備高速、可靠、可預測三個特點,重要的是通信的可預測性,可預測性是指實時網絡中各個節(jié)點之間數據傳輸的時間是確定的。隨著實時網絡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目前已不僅僅局限于計算機集群系統的互聯,而是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具有實時需求的互聯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