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人都因“錯誤”的理由進入愛——為了終止寂寞,為了填滿空虛,為了滿足安全、財務……等等的需求。每個人都有需要,你需要這個,我需要那個。愛人們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一個需要滿足的機會。于是兩人開始交易,如果你給我你有的東西,我便給你我有的東西。人們把這種交易稱為“愛”,而當對方無法給你對等價值的東西,你很難再交易,也就“不愛”了。如果你深入去看人們的戀愛關系,它們就像是商業(yè)關系。很多怨偶,常覺得心有不甘,都覺得自己犧牲太多。
在婚姻中你可以去面對那個經(jīng)驗,那正是自我認識和自我覺察的好機會。遺憾的是,多數(shù)人都不喜歡這樣的“被顯露”出來,因而一再否認和排斥那面照出自己本然的鏡子,那就是婚姻失合的原因。還好,既然結了婚,不能像換工作或與人拆伙那樣瀟灑地一走了之,彼此只能努力“重修舊好” 。然而就在這一次又一次“重修好合”的過程中,兩個不合的人慢慢得到整合,這就是婚姻的真意。

在魔都上海,人們有這樣一句話,房子好找,工作好找,唯獨對象難找。這句話是寫實的,大上海的工作族每天為這個城市的運轉貢獻者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工作和上下班的交通占據(jù)了他們的主要時間,他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剩下的時間所剩無幾,還要休息,要看書,要約見朋友,好不容易有個周末都宅在家中養(yǎng)精蓄銳,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去認識異性,和異交往。因此談戀愛越來越難,這在大城市確實是現(xiàn)實。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看待世界的眼光,同一句話在不同孩子的小腦瓜里就是不一樣的光景,家長們保護孩子的獨創(chuàng)性就是從忍住告訴孩子怎么做開始。老師并沒有從以往的感恩父母給我們生命、感謝父母對自己的愛這一類的角度出發(fā),而是從感恩我們自己的獨特、感恩我們處于親子這樣一段關系中、感恩我們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這樣的更廣闊的視野來開展親子活動,在增進親子間了解和感情的同時,也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現(xiàn)有的情感和交流狀態(tài),真正將心理學的視角引入到日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