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06年6月集團旗下的兩家子公司以商業(yè)為由起訴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關鍵證據(jù)就是一塊存有雙方文件文檔資料的硬盤。
由此可見,敏感信息的擁有者如果能夠正確對待存儲介質的管理、使用和銷毀工作,尤其是抓好介質在轉移到外部環(huán)境之前的信息銷毀工作,很多泄密事件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因此,銷毀工作作為信息安全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我們進行大力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信息安全防護意識,這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三)修繕房屋時。修繕辦公用房或領導干部修繕住房,對房間進行清理,銷毀處理積存的文件、資料,但沒有對存放的文件進行認真清理核對,誤將密級文件夾在舊書報中出售給廢品收購人員,造成失、泄密。如1991年底,某省一位行署專員之妻為修理住房,將多年積存未認真清理的文件、資料、書籍共57公斤,一次賣給小販,其中有幾十份密級文件。
(一)銷毀的都是已文件的錯誤心理。對密級文件、資料的保密期限和程序無知,以為凡是要銷毀的密級文件、資料都是已經(jīng)的。在這種心理作用下,銷毀文件過程中,將密級文件、資料當作非密級文件、資料處理,造成失、泄密。可是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會將重分的密件,和對本單位作用不大,沒有存檔價值,但尚未的密件列入銷毀文件的范圍;還有,有些密級資料,可能已經(jīng)部分公開,但部分公開不等于全部公開,即使是已經(jīng)公開的那一部分,也許還和以前作為密件存在時,表述形式、方法會有所不同。比如編的黨內(nèi)秘密刊物《內(nèi)參選編》,常常就有這種情況。不懂得這個道理,就容易將密件和非密件混在一起處理,導致密件失控。
(五)“有密難?!钡男睦怼K枷肷洗嬖谶@種錯誤觀點的人認為,人家科學技術發(fā)達,天天在太空轉,你想保密,也保不住。表現(xiàn)在銷毀文件過程中,就認為密級文件上的“那點東西”別人早就知道了,因而自己的行為,不嚴格按要求辦,后指出失、泄密。 三、防范對策 銷毀文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泄密事故,在全部失、泄密事故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甚至會出現(xiàn)一次泄露大量國家秘密的嚴重后果,必須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加強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