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作為人臉識別技術廣泛的一種應用方式,“刷臉”支付在2018年提作為人臉識別技術廣泛的一種應用方式,“刷臉”支付在2018年提速商用,正不斷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業(yè)內人士預測,2019年隨著AI技術的不斷落地,以“刷臉”支付為代表的生物支付將成為主流,并有望在實體店里迎來大規(guī)模商用,“靠臉吃飯”的時代來了。
2019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會在廣州召開,微信的刷臉支付設備“青蛙”正式上線
微信刷臉支付設備“青蛙”介紹
機身設計:L型一體化的機身設計,占地面積小。
屏幕尺寸和分辨率:8英寸屏幕,和iPad Mini大小差不多,1280*800像素高清屏幕。
攝像頭:配備3D結構光的攝像頭模組,兼?zhèn)渌⒛樅蛼叽a功能,站在攝像頭前就能輕松刷臉支付,不用掏出手機,安全。加上微信支付金融級別的后臺策略,為刷臉支付的安全保駕護航。
接口拓展:配備豐富的連接接口,支持連接多種外接設備,通過軟件的升級讓設備不斷作功能擴展和升級。
特點:符合人機工學的40度傾角,讓其適用于不同高度的臺面,滿足不同身高的用戶,為觸摸操作帶來了便利。同時也讓用戶在操作過程中更更安全,不必擔心被他人窺見。
移動支付的快速發(fā)展狀態(tài)下,人們對便捷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你還在感嘆掃碼支付帶來的便捷時,刷臉支付的時代已悄然到來!
過去一年,移動支付行業(yè)經歷了一場「」。盡管二維碼市場飽和,補貼大戰(zhàn)退潮,但以刷臉支付為代表的新接力打響。
刷臉支付成新寵
刷臉支付在世界上亮相是在2013年,由芬蘭創(chuàng)業(yè)公司 Uniqul 推出。據 Uniqul 聲稱,這項技術可以極大縮短支付時間,并擁有「級別算法」的保護。
在國內,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于2013年啟動對刷臉支付的研究,2014 年首度亮相。
支付寶是行業(yè)內早布局人臉識別技術的公司之一。自2015年起,支付寶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用戶登錄后,這一技術先后用于實名認證、找回密碼、支付風險校驗等場景。
2015年3月,德國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云將“刷臉支付”搬上世界舞臺,現場為德國默克爾演示了刷自己的臉“淘”禮物。
2018年12月,支付寶推出刷臉支付商業(yè)產品——蜻蜓F1,開展了刷臉支付線下推廣。
2019年5月8日,馬化騰與王健林一同現身萬達廣場考察,很快,馬化騰在商場刷臉支付的動圖開始在網傳開來。
這是繼2015年,馬云在德國演示刷臉支付之后,騰訊層公開體驗刷臉支付。上一次,馬化騰為產品站臺,還是騰訊乘車碼業(yè)務。刷臉支付之于巨頭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此后,刷臉支付普及速度不斷加快,研究院人臉識別行業(yè)發(fā)展的報告顯示,預計未來人臉識別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
中國支付協會的統計也顯示,2018年以來,人臉識別在手機、身份驗證、支付等方面廣泛應用,并已成為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