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干冰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千帕壓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無色的液體,再在低壓下迅速凝固而得到。
有關干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3年英國的法拉第和笛彼,他們液化了二氧化碳,其后的1834年德國的奇絡列成功地制出了固體二氧化碳。但是當時只是限于研究使用,并沒有被普遍使用過。
干冰基本信息
分子量:44.01
與水的溶解度為 1 :1
密度(固態(tài)):1560kg/m3(-78℃)
沸點:-57℃
熔點:-78.5℃
三相點-56.6℃ 5.17*10^5帕斯卡
臨界點31℃ 7.37*10^6帕斯卡
無色無味氣體。
溶于水(體積比1:1),部分生成碳酸。
液體轉化為氣體比率 8.726SCF(氣體)/LB (液體-17.8℃,壓力21kg/cm)
液體轉化為固體比率 0.46(-17.8℃)0.57(-48℃)
其實干冰就是固態(tài)CO2,它具有零下78℃的低溫,蓄冷是水冰的1.5倍,因吸收熱量產生產生白色煙霧,升華為CO2氣態(tài),它無毒無異味無殘留,具有消毒滅菌作用,干冰能制造浪漫迷人的煙霧,因此食品干冰與美食便有了不解之緣。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悶熱的夏天遲遲不下雨,就可將裝有“干冰”的射到烏云密布的天空,不一會兒,瓢潑大雨傾盆而下。這是由于“干冰”氣化吸熱,促使水蒸氣凝結成水滴,造成了人工降雨。co2加壓﹨降低溫度變成固體的,放到常溫里會升華的,所以舞臺上基本上都是用這個干冰做煙霧的.co2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固體固體的二氧化碳,俗稱干冰二氧化碳氣體若被加壓、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樣的固體,這種固體不經熔化就可直接變成氣體,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如制造冰淇淋。“干冰”還是良好的保鮮劑,魚、肉和其他易腐爛的食物裝船運送幾千里遠,可用“干冰”保鮮這些食品,雞蛋用“干冰”冷凍保鮮幾乎是無限期的,把玫瑰花放在二氧化碳氣體中,花蕾可保持三天不開花。
采用干冰輔助制作美食技術,在當今已逐漸成為次賓館或酒店的一種時尚和象征,干冰食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非常講究菜肴的美感和。
食品干冰使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禁止用手觸摸食品干冰及入口由于會引起,所以要用布或報紙等物品包裹后拿取。
用報紙等包裹后可以調節(jié)溫度和時間請用布或報紙包裹干冰.這樣干冰自身的升華速度會受到抑制,從而延長冷卻時間。
禁止將干冰密封在瓶子等容器里干冰變成氣體后體積會增大750倍,放入容器中密封會引起容器的爆裂。
放置大量干冰的場所注意缺氧在密閉的室內使用大量的干冰時要注意經常通風。
新鮮的魚類,蔬菜瓜果要放入塑料袋中保存新鮮的魚類,蔬菜瓜果要放入塑料袋中進行間接冷卻,以長時間保鮮。
將想要冷卻的物品之間適當的留有空間效果會更好。
切割干冰時需要切割干冰時要從中間部切割。
直接冷卻法用于即使直接接觸也不會出問題的物品。例如冷凍魚,冷凍食品,冰激凌的儲存,運輸,的保存等.直接冷卻時可以安裝干冰調節(jié)等裝置,人為調節(jié)干冰的升華溫度.也就是說,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時如果不容易擴散的話,可以適當調節(jié)冷卻溫度。
間接冷卻法用于易受二氧化碳影響的物品的儲存,運輸.如:生魚片,蔬菜水果等.間接冷卻法用于間接冷卻介質。
每次使用結束后一定要把余下的干冰從機器中取出放入冷凍箱里。直接將干冰棄置令其自然揮發(fā),以免儲放不當發(fā)生危險。
如果一定要儲存,較常用的辦法是保溫箱,而不是用干燥的保溫瓶保存,這是網上誤導消費者,保溫瓶瓶膽和外瓶壁間有真空層隔熱,揮發(fā)時產生的氣體如果一但無法從瓶塞和瓶壁間的縫隙釋放出去,就會使內部壓力減小,發(fā)生事故,十分危險。實驗表明,使用這種方法也只能保存一天一夜。
經驗表明,把干冰寄存在保溫瓶內只能保留一天左右。保存期過后干冰開始結成冰團甚至氣化,使用效果將明顯降低,而且后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干冰的揮發(fā)速度進一步加快。鑒于干冰的以上特色,如果不能很快用掉,我們不應當購置太多的干冰。
盡快用掉方為上策,剩余的干冰用保溫材料包裹起來后放入冰箱的冷凍室里保存,這樣會減慢干冰的揮發(fā)速度。但這里仍建議一次用完所有干冰,不要保存,有多余的干冰可以扔到室外,存放在室內可能導致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