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
火災的分類
1、A類火災:指固體物質火災,這種物質往往具有有機物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灰火。如木柴、棉、毛、麻等。
B類火災: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1油、煤油、原1油、甲1醇、乙醇、瀝青、石蠟等。
C類火災:指氣體火災如天1然氣 甲1烷 乙1烷、丙烷、氨氣火災等。
D類火災:指金屬火災 如鉀、鈉、鎂、鈦、鋰、鋁、鎂、合金火災等。
火災的三要素
1、物質燃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助燃物、點火源。
2、點火源的種類:A明火及高溫表面B摩擦與撞擊C電火花D靜電E雷擊
自然災害安全知識培訓
1、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扛在肩上。
2、不宜開摩托車、騎自行車外出。
3、據(jù)有關專家介紹,出現(xiàn)雷擊事故后,對被者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4、在外出時遇到雷雨天氣,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
雷電交加時,如果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應該盡量尋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雙腳并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降低身體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導電的物體(如鐵鍬、金屬桿雨傘),要迅速拋到遠處,千萬不能拿著這些物品在曠野中奔跑,否則會成為雷擊的目標。
地1震中的自救
如果地1震后我們不幸被埋在了廢墟中,應先想辦法清除壓在身體腹部以上的物體;同時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以防止煙1塵窒息;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聽到外界有聲音時,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器具向外界求援,例如用金屬、石塊等硬物相互撞擊,或大聲呼救,但要注意保存體力,以避免體力過早耗盡。
怎樣做好災后防病工作?
1、要管好自己的飲食,喝開水、吃熟食;
2、要及時清理災后垃圾;
3、要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環(huán)境消毒和滅蠅、滅蚊、滅鼠工作。
4、要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嚴防疾病發(fā)生和流行。
保護飲用水源
1、盡可能減少污染源
2、 將衛(wèi)生防護帶內有毒有害物質遷移到安全地帶。
3、 遷移水源防護帶沿岸糞缸、牲畜圈,清除垃圾堆。
4、 打撈垃圾、動物及水面的漂浮物。
5、 增設廁所、固定垃圾堆放點,專人管理、及時清理,防止污染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