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蘇繡落繃(蘇繡下繃)、蘇繡裝裱的方法
1、取適當大小夾板或者纖維板材一塊,表面光滑干凈,板材尺寸適當大繡片畫心每邊10公分左右。
2、根據(jù)繡片畫心實際面積大小,在板材中心區(qū)域用鉛筆或淡色筆劃出畫心尺寸。并貼上與畫心尺寸相同的淡色紙片鋪墊,一是以防止將來撐板發(fā)霉波及繡片。二是避免板材透過底料映色。
3、在板材畫出的線的外部約1-2處均勻的涂上膠水(普通木工用的強力萬1能膠),用毛筆或者刷子將膠水均勻抹開。
4、待2-3分鐘,膠水稍干后,將繡片依照畫心,對照著板材上畫出的線條,覆蓋上去。
5、將繡片畫心以外空白的四邊部分,隨便挑2邊粘住,依靠膠水的粘力,大致的調整繡片位置,待位置基本固定,再拉動四邊調整畫面局部地方。
6、松掉連繃線,抽出;用刀片在底料上部與繃處連接處劃,盡量不要劃到繃布,以備將來使用。
7、用刀片在裱好的繡片四周將毛邊劃去,然后裝卡紙、裝框。
蘇繡與顧繡的關聯(lián):
蘇繡,以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qū)刺繡品的總稱,它是在顧繡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說到這里,不得不先要說說顧繡,因為它對中國東部近、現(xiàn)代的剌繡影響太大太深了。顧繡原指明代上海顧家的刺繡,顧氏家族的顧名世以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進士著稱。他的孫子顧壽潛善畫,從師于董其昌。也就是下面一層是要用長短繡的,短的一針是要繡在剛才繡好了的上面一層的1/3處,長的一針是繡在2/3處。顧壽潛之妻韓希孟工畫花卉,擅長1刺繡,在顧家眾多的名手中堪稱代表,連董其昌看后驚嘆地:'技至此乎!'明代的商品經(jīng)濟已較發(fā)達,由于顧家的刺繡名揚海內外,因此到了清代時,江南一帶的繡莊許多干脆掛起'顧繡'的字號,廣義的“顧繡”便由此而來。蘇繡正是在廣泛吸取顧繡的特點和長處后,逐漸從作坊里孕育出一朵更為奇艷的鮮花。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xiàn)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tài)。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在刺繡的技藝上,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時,在表現(xiàn)物象時善留“水路”。
蘇繡的技藝特色,大致可用“平(繡面平伏)、齊(針腳整齊)、細(繡線纖細)、密(排絲緊密)、和(色彩調和)、順(絲縷暢順)、光(色澤光艷)、勻(皮頭均勻)”八字來概括,有別于國內其他地區(qū)的繡品。
蘇繡品種繁多,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日用品。有生活小用品,如荷包袋、香料袋、眼鏡袋、折扇袋、名片袋、順袋、團扇面、鏡子套、小掛件等。有衣飾鞋帽,如披肩、旗袍、裙子、馬甲、圍涎、襯衣、鞋、帽,以及加工出口的日本和服、韓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