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根據(jù)這些研究成果,得知古代鑄造銅鼓的方法有:
(一)、泥型合范法,其工序主要有如下幾道:
1、制模型 首先用木料做成一個鼓形木模 作為范芯骨架,然后敷以摻有谷殼的粗泥料作范芯的底層,再敷上摻有草灰、牛糞的細泥料作表層,使表面光滑并且有較好的透氣性和退讓性。后,捏塑四個實心耳安在耳的部位?! ?
2、翻外范 先在泥模型鼓表面涂以牛油,防止粘連,然后分塊(面范一塊、身范二塊或面范一塊、身范四塊)敷以細泥料和摻加草盤、麻絲等的粗泥料,形成外范,在外范上按設計留好澆口,拆開外范后在范面刻印花紋。
3、做芯范(內模) 鼓芯范是由泥模型鼓減薄而成,其做法是在泥模型鼓周身嵌人一定數(shù)量的銅芯墊,然后按芯墊印痕厚度刮去一層泥料,并磨光即成。
4、合范 一種是鼓面向上的臺范;第二種是足沿向上的合范.合范后,用泥把各條范縫封嚴,并以繩索把整個范綁扎緊,經(jīng)低溫烘烤,使泥范中的水分蒸發(fā),干透硬化?! ?
5、澆注 先將鼓范烘烤預熱,達600C0左右,然后從鼓面中央或足沿的澆口杯內注人臺金熔液,使之進人型腔?! ?
6、拆范及整理 澆注之后,拆開外范,取出內范.鋸鑿掉澆冒口,清除內外壁上的泥料,修飾花紡及立體裝飾物,使銅鼓表面光滑,花紋清晰?! ?
7、定音 銅鼓作為樂器,對音響有一定要求,必須請專門鼓師進行調音,調音臺格后,則可以使用了?!?
銅鼓制作工藝考究,用以銅為主要成分的銅、錫、鋁合金等鑄造。南方古代把銅鼓當作權利和財富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稱王”之說。面、胸、腰、足、耳五部分渾然一體。鼓身上段為胸,中段是腰,下段是足,腰間有兩對鼓耳。銅鼓大小、輕重不一,鼓面多鑄有太陽紋、翎眼紋、云紋、乳釘紋、櫛紋、游旗紋等紋飾。按照名史家黃現(xiàn)璠所撰《銅鼓及其花紋的新探索》一文中所言,銅鼓的花紋,壯族人民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中,對于陰陽雨雪的變化,知道與太陽有密切關系,但不了解這種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原因,產(chǎn)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對太陽極為崇拜,壯族民間傳說中還有“太陽與月亮的傳說”。解放前有的壯鄉(xiāng)還掛著“日月牌”。故鼓面正中必畫以太陽,反映了農業(yè)生產(chǎn)必需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