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銅馬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在陜西興平茂陵出土的鎏金銅馬高62厘米,長76厘米,重 25.55千克,是大漢朝大宛天馬的藝術(shù)造型,馬健壯肥碩,昂首嘶鳴,抬腿欲進,翹尾而立,富于動感,栩栩如生。在銅馬的出土的過程中,還出土了眾多的大型銅雕,雕刻精美絕倫,盡顯蒼蒼歷史藝術(shù)之美。穆天子和西王母會見以后,他們一見傾心,互增禮物,宴飲唱和,極盡賓主之樂。
在武威雷臺漢墓發(fā)現(xiàn)的銅車馬儀仗俑群是我國境內(nèi)數(shù)量多,氣勢宏偉的銅車馬群,它由38匹馬,1頭牛,14輛戰(zhàn)車,17個手持長戟的武士俑和28個奴婢俑組成,其中腳踏飛燕銅奔馬著這支氣勢恢宏的車隊向前進發(fā),銅馬設(shè)計之精,技術(shù)之道,造詣之深千古罕見。但其實馬踏飛燕這個說法是有爭議的,有專家指出馬足下踩著的不是燕子,而是龍雀——一種神鳥,所以它應(yīng)該是“馬踏龍雀”或“馬超龍雀”。
銅馬雕塑又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人常以“千里馬”來比擬人才。相傳周穆王常巡游天下,相隨有八匹駿馬。八駿的名稱:一個叫絕地,足不濺土,腳不落地,可騰空而飛;一個叫翻羽,跑得比飛鳥還快;一個叫奔菁,夜行萬里;一個叫超影,可追著太陽飛奔;結(jié)合時代特征綜合判斷,以標(biāo)準(zhǔn)器作為真?zhèn)我罁?jù),判斷銅鑄佛像是否屬于新仿,是否進行過做舊處理。一個叫逾輝,毛色彩燦爛無比,光芒四射;一個叫超光,一個馬身,十個影子;一個叫騰霧,騰云駕霧而飛奔;一個叫挾翼,身上長有翅膀,象大鵬一樣,展翅翱翔九萬里?!鞍蓑E”另有很好聽的名字: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
銅馬雕塑象征著人才,清朝龔自珍有一首詩:“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摟,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中“萬馬齊喑”就是指人才埋沒、沒有活力的沉悶局面??梢?,馬是朝氣、活力、堅韌、向上和人才、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