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工作臺移動的直線度誤差
檢驗標準要求: 工作臺移動的直線度允差0. 02mm/1 000 mm。在鏜軸鎖緊狀態(tài)下,移動工作臺鏜削孔徑時,出現倒錐孔現象。
經檢查下拖板出現左、右擺動( 俗稱“龍擺尾”) ,導致鏜孔時產生倒錐孔現象。便攜式鏜孔機的更新能夠帶動這個行業(yè)的進步,能夠為需要鏜孔機的用戶帶來選擇的空間,能夠受到消費者親睞的產品才有市場空間,才能獲得利潤,才能打造自己品牌。床身導軌兩內側面與下拖板接合面一邊為90° 導向面、一邊為鑲條面,鑲條面與工作臺配合間隙標準要求為0. 03mm。檢查實測下拖板鑲條面的配合間隙為0. 15 ~0. 20 mm,已經超過標準要求。產生下拖板鑲條面間隙過大的原因:
( 1) 裝配時鑲條沒壓緊;
( 2) 長期使用后鑲條磨損,出現間隙。
總之,導致鏜削加工內孔產生倒錐孔的主要原因是機床鏜軸的直線度誤差和工作臺移動的直線度誤差。解決了鏜軸直線度誤差及工作臺移動的直線度誤差超差問題,也解決了鏜孔產生倒錐孔的問題。下面逐一講述解決方法。
鏜軸母線的直線度
( 1) 鏜軸與空心軸的配合間隙。鏜軸與空心軸的配合間隙為0. 007 ~ 0. 013 mm,在加工過程中應該保證。如檢查配合間隙超過0. 013 mm,需要更換新的鏜軸與空心軸相配,保證二者的配合要求,才能確保鏜軸母線的直線度要求。
在加工過程中,空心軸外圓與軸承內孔配合間隙應控制在技術要求范圍內,如出現配合間隙較大的,重新選配軸承或者重新配新的空心軸。
( 2) 主軸軸承的預緊力。2而且軸向自動進給,并且配有多檔變速裝置,從而為粗精加工輸出合適的進給量。檢查主軸軸承松緊,用力矩扳手上緊前、后螺母,消除游隙,保證鏜軸移動自如,如圖7 所示。如果螺母上得太緊,因前、后軸承都是錐度軸承,而且空心軸壁較薄,單面僅有15 mm,會使空心軸及鋼套變形,軸承發(fā)熱較快,造成鏜軸與空心軸產生過盈抱死,嚴重時不但影響機床正常使用,還會使鏜軸、空心軸成套報廢
車床
古代滑輪、弓形桿的“弓車床”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已經發(fā)明了將木材繞著它的中心軸旋轉時用刀具進行車削的技術。起初,人們是用兩根立木作為支架,架起要車削的木材,利用樹枝的彈力把繩索卷到木材上,靠手拉或腳踏拉動繩子轉動木材,并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
這種古老的方法逐漸演化,發(fā)展成了在滑輪上繞二三圈繩子,繩子架在彎成弓形的彈性桿上,來回推拉弓使加工物體旋轉從而進行車削,這便是“弓車床”。
中世紀曲軸、飛輪傳動的“腳踏車床”
到了中世紀,有人設計出了用腳踏板旋轉曲軸并帶動飛輪,再傳動到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16世紀中葉,法國有一個叫貝松的設計師設計了一種用螺絲杠使刀具滑動的車螺絲用的車床,可惜的是,這種車床并沒有推廣使用。
十八世紀誕生了床頭箱、卡盤
時間到了18世紀,又有人設計了一種用腳踏板和連桿旋轉曲軸,可以把轉動動能貯存在飛輪上的車床上,并從直接旋轉工件發(fā)展到了旋轉床頭箱,床頭箱是一個用于夾持工件的卡盤。
英國人莫茲利發(fā)明了刀架車床(1797年)
在發(fā)明車床的故事中,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名叫莫茲利的英國人,因為他于1797年發(fā)明了劃時代的刀架車床,這種車床帶有精密的導螺桿和可互換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