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青少年心理咨詢
孩子的心聲:“其實,我是太想念奶奶了”
西西的奶奶剛剛去世,西西的家人都沉浸在悲傷之中,西西卻像沒事發(fā)生一樣,反而比以前更加頑皮了,偷吃拜祭奶奶的食物,在靈堂時大喊大叫,弄臟家具,還居然在客廳里大小便!簡直就是“無惡1不作”!爸爸媽媽火冒三丈!在家中陳列孩子的作品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墻面上張貼他的涂鴉之作。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啊!奶奶才剛剛去世,就這樣胡鬧了!于是,輕則擺起“包公臉”,批評孩子,讓孩子不再搗亂,重則舉起木棒。
其實,你們都錯怪孩子了!孩子只是想說:“奶奶,我太想念你了!”
因為奶奶在去世之前,就跟西西說過:“你真是氣死我了!馬丁布伯《我與你》是這樣描述的:當我在關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設想,不再將你視為我的目標或實現目標的對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間與全然的“你”相遇,這就是上帝?!辈痪弥?奶奶就真的去世了,西西感到很害怕,覺得是自己氣死奶奶的!他感到深深的罪惡感,又不知道怎么告訴大人,所以他就變得更加頑皮,希望上天能懲罰他,將他一起帶走,帶到他奶奶身邊,或者惹火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責罰他,讓他愧疚的心好受一點。
合適的做法是:鼓勵西西將對奶奶的愧疚和懷念說出來,家長要耐心地傾聽,而且要清楚地告訴西西,奶奶的去世并不是他的錯,他沒有必要感到愧疚。另外,家長也要多陪伴西西,一起走過這個悲傷的時期。
易分心的孩子——幫孩子找到興趣
有一類容易分心的孩子很讓家長頭疼。這些孩子的注意力總是不集中,集中起來的時間也短,做事拖拉,家長總要不停地嘮叨、催促。
容易分心的孩子其實也有好處,他們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很容易被安慰,不會讓大人覺得很崩潰。對于這類孩子,要盡可能減少讓他們分心的因素,避免干擾。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對喜歡的事情,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很集中。正是這根熱線成為中心建設的基石,讓創(chuàng)辦人更懂得每段心靈訴說的背后都有一個脆弱待療愈的內在小孩,因此,中心工作團隊所有成員必然訓練成:重視每一位來訪者的心理健康需求,尊重每一位來訪者的個性化呈現,始終以全然接納和包容的心迎接每位來訪者。劉教授舉例說, 蛙王1菲爾普斯小時候就是個很容易分心的孩子,他的媽媽帶著他嘗試了很多,最后發(fā)現在游泳時,他能集中注意力很長時間。
幫助孩子發(fā)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
幫助孩子發(fā)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鍛煉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煉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變秉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教他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
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