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小明今年kuai3歲了,但只會喊“爸爸媽媽”,而且吐字也不是很清晰。平時也很少開口說話,每次想要什么,就用手拼命地指著,咿咿呀呀地喊著。即使家里來了人,他也不理,只是蒙頭玩自己的玩具。
小明媽媽說:“我很著急,可是老人都說這是‘貴人語遲’,說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聰明,福氣好?!焙⒆右呀浀搅藭f話的年紀,卻遲遲未開口。這真是老話說的“貴人開口遲”嗎?
孩子因為年紀小,他們不會懂得什么是應該做的。他們更喜歡形象直觀的表揚與鼓勵,使他們做起事來更有動力。所以,當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尤其是講得不怎么好的時候,zui需要家長的鼓勵,而有些家長并沒有意識到。但是,這在孩子的說話黃金期,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fu面影響。
有些家長,甚至于在無意識之中剝奪寶寶說話機會。當孩子迫切想要向他們講述一些事情的時候,由于詞匯量不足,咿咿呀呀講了半天也沒能表達清楚。他們就會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聰明”地心領神會,告訴孩子他們聽懂了是怎樣的,告訴孩子不用再費力地往下講了。此外,孩子說話的積極性遭到打擊、運動量不足都有可能導致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
自己的孩子是一名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在3歲的時候,他還沒有自我表達意愿的能力,到了醫(yī)院,醫(yī)生給自己的一個zui大的鼓勵就是:你的孩子只要是一直在進步就好。
父母良好的心態(tài),是孩子快樂成長的前提。
每個面對語言發(fā)育遲緩孩子的父母都需要明白:只要孩子是一直處于進步狀態(tài)就好。
面對孩子語言發(fā)育晚于同齡人的情況,自己有很多的擔憂,可是自己也很清楚,擔憂這件事本身并沒有任何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用自己健康的心態(tài)去引導孩子,啟發(f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