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豆腐的原料是黃豆、綠豆、白豆、豌豆等豆類。先把豆去殼洗凈,洗凈后放入水中,浸泡適當時間,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jié){。接著用布袋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收好袋口,用力擠壓,將豆?jié){榨出布袋。一般榨漿可以榨兩次,在榨完一次后將袋口打開,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jié){榨好后,放入鍋內(nèi)煮沸,邊煮邊撇去上面浮著的泡沫。煮的溫度保持在90~100℃之間,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時間。煮好的豆?jié){需要進行點鹵以凝固。點鹵的方法可分為鹽鹵點鹵和石膏點鹵兩種。鹽鹵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
這里主要介紹石膏點鹵的方法:先將焙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調(diào)成石膏漿,倒入剛從鍋內(nèi)舀出的豆?jié){里,并用勺子輕輕攪勻。不久之后,豆?jié){就會凝結(jié)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結(jié)后約15分鐘內(nèi),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滿后,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木板,壓10~20分鐘,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漿,點鹵時把磨好的石膏漿倒入豆?jié){攪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則添加的石膏漿多些。若要制豆腐干,則須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里,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干。
加工過程安全控制
一、泡豆池清洗消毒
泡豆池每次在浸泡大豆前必須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處理,浸泡完畢后需對泡豆池進行清洗。
二、用水量
水:黃豆量=3:2,即泡豆用水量是黃豆量的1.5倍,浸泡大豆時須將所有大豆浸泡完。
除雜
浸泡大豆時,用露絲瓢打去浮在水面上的草屑和蟲蝕粒等相對較輕的雜質(zhì);
浸泡完畢后,用溜槽和振動篩除去石頭、泥塊等相對較重的雜質(zhì)。
豆腐皮的制法
豆腐皮的制作方法,同制作豆腐時一樣,選用濃豆?jié){,倒入平底鍋中,加熱時注意不要煮沸,鍋中豆?jié){的表層就產(chǎn)生一層皮膜,用竹簽等工具恰當?shù)負瞥霾⑹怪馗稍?,但也有在未干燥時就加以烹調(diào)食用的。此膜撈出后鍋中會再次產(chǎn)生皮膜,繼續(xù)撈出,這樣如此反復,豆?jié){的濃度會逐漸稀薄,要適當?shù)亟o予補充。
豆腐皮制作新方法
豆腐皮制作新方法,選用優(yōu)質(zhì)大豆,脫皮、浸泡、磨漿、濾漿,把豆?jié){加熱到100℃,保持20分鐘,然后把豆?jié){放入起皮鍋內(nèi),使豆?jié){溫度保持在80~90℃,每隔2~5分鐘起豆腐皮一張,可連續(xù)起皮,直到將鍋內(nèi)豆?jié){取完為止。將起出的豆腐皮經(jīng)60℃、45℃、30℃三個階段烘干,然后加入保鮮劑,真空包裝。該方法可提高豆腐皮產(chǎn)量40倍,每100公斤大豆可生產(chǎn)豆腐皮50公斤。
高碑店豆腐絲是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名食,始于宋代,距今已高碑店豆腐絲有九百七十年歷史,曾于清嘉慶廿五年作為貢品進入宮廷御膳房。千百年來,由于用料考究、工藝獨特、質(zhì)地純正、味道鮮美,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地方風味。
高碑店豆腐絲又名豆腐筋。原產(chǎn)于河北高碑店。 采用伏地大豆為原料,經(jīng)篩選、浸泡、磨漿、煮沸、除渣、凝固、壓片、切絲、鹵煮、捆把等工序制成。其中磨漿工采用大漿細磨法,用細紗布過濾,制成品質(zhì)地純凈,拉伸有力,食之筋道;鹵煮配料有花椒、肉蔻、大料等,使用火候及時間掌握適當,色、味入絲而不軟、不斷,故其色正味香,絲條整齊。色澤乳白,為成束絲狀,味道咸香,最宜佐酒下飯。
高碑店豆腐絲
被人譽為"豆腐筋"的高碑店豆腐絲,以其濃郁的香味,乳黃的色澤,勻稱的條股而成為獨具一格的地方名吃。相傳,距今300午前當?shù)氐馁Z、王兩家就己經(jīng)開始做豆腐絲了,隨著食素吃齋的風行,豆腐絲成為素膳中不可缺少的菜肴。清朝在易縣建陵后,帝王公侯赴陵祭祀,嘗及此品,如獲珍奇,遂封為宮廷御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