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康立培訓學校:中醫(yī)推拿
所屬欄目:中醫(yī)推拿
按摩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大街小巷中很風靡的一種保健方式了,但是按摩的保健方法并不是近幾年才有的,早在遠古的時候就有按摩的雛形了,后來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按摩的手法和方式也在不斷地演變。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按摩的起源與發(fā)展。
按摩的起源
較初的時候是沒有按摩這個詞的,人們生病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在身體的某些部位按壓、撫摸,這樣身體的疼痛就會減輕了。
?按摩需要注意的事項
(1)按摩時間,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按摩次數(shù)以十二次為一療程。
(2)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按摩。
(3)飽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應在飯后二小時左右為宜。
(4)按摩時,有些患者容易入睡,應取毛巾蓋好,以防著涼,注意室溫。當風之處,不要按摩。
(5)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熱水洗手,同時,將指環(huán)等有礙操作的物品,預先摘掉。
(6)態(tài)度要和藹,嚴肅細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病情,爭取患者合作。
(7)患者與醫(yī)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適;特別是患者坐臥等姿式,要舒適而又便于操作。
(8)按摩手法要輕重合適,并隨時觀察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推拿中推擦法q詳情介紹:
1、操作方法
推法是用指、掌或肘后鷹嘴部著力于一定的部位上,緩緩地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魚際著力,緊貼皮膚,作直線來回的快速摩動。推法根據(jù)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全掌重推法時,四指并攏,拇指分開,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面重疊按壓于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推動。
2、動作要領
推法要求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平穩(wěn)而著實,推動時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不可強硬用力,以免損傷皮膚或引起不適感。
擦法在操作時要求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肩關節(jié)為支點,帶動肘關節(jié)屈伸,使前臂與腕手部保持一致,作前后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不可歪斜;術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以擦動時皮膚不起褶疊為宜;速度一般要快,往返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傷皮膚。
3 作用與應用
輕推法具有鎮(zhèn)靜防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理筋整復,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回流等作用。
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溫經(jīng)通絡,通血的作用,常用于虛寒證候,可以提高局部皮膚與組織溫度,增強機體抗寒能力。根據(jù)不同的推拿部位,可采用不同的手形,如四肢關節(jié)部宜用大魚際擦,背腰骶部宜用掌或小魚際擦,肌腱與小關節(jié)處用拇指指腹擦。
中醫(yī)推拿,沒有基礎可以學嗎,可以自學嗎?
學習中醫(yī)推拿按摩,首先我們必須要學習功夫,有了基本功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同時要學習和掌握中醫(yī)基礎知識和人體各部位的穴位,以及推拿按摩手法,這樣很快就能運用到中醫(yī)推拿臨床實踐中。各種病癥,只要有決心、恒心,就一定能成為一名中醫(yī)推拿保健醫(yī)生。
起初學習時可能覺得有點好奇,自然很用心地學習,但當好奇心過后,練功中吃的苦,再加上學習中帶來的苦悶等等,也許你會半途而廢而放棄學習。實際苦中有樂,只要自己喜歡就往前走,只有追求,就有成就。人在苦中才能磨練出來。
我在這里可以跟們說說我的體會:我是怎樣學會中醫(yī)推拿按摩的。我除了參加正規(guī)的學習和培訓外,中醫(yī)知識和手法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學習和苦練出來的,我主要首先學習、掌握中醫(yī)基礎知識,練肘力、手力、指力。我練氣功,練定力,然后練手法。我在練手力時吃了不少苦,只要有時間就煉,在手閑時,不管是站著和坐著我就不停的練,練的都抬不起自己的胳膊。練指力時往桌子和墻壁上敲打(主要用指力點穴),手指腫腫的,當時真不想練了,可我想決不能放棄,而且要狠下心來苦練,雖然胳膊、手指又酸又疼,我就把它當作一種享受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