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假山制作一般采納國畫中的高遠法和深遠法。高遠法:主體應排在前面左側或右側,若主體在左,客體即在右,形成開合式、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互相呼應。主峰挺拔險峻、后面山坡緩緩延伸,與后座襯體(遠山)形斷意連。主峰聳立面前,形成開門見山欲先藏的手法,使人感到境界越大,對中部的山水景色產生"可見而又看不清"的力,使游人必須再移步往前看個究竟。深遠法:主體的高度比例和高遠法相同,其位置應排在中部左側或右側,客體擺在前面右側或左側。主客體一個錯前,一個錯后,遙相呼應,襯體在后。單體景物的多層結構,構成近(客體)中(主體)遠(襯體)景的各體層次,從而加強了正面的感,增加了景觀的深度。山體總面積一般不超過水面的一半或少于一半。這樣,留下足夠的空白,給欣賞者留下聯(lián)想與想象的空間,達到"此處無景勝有景""虛中見實"的效果。"山借樹為衣,樹以山為骨",只有合理配置植物,山水才能有骨有肉,有形有神。通常選用姿態(tài)優(yōu)美,葉小常綠,生長不旺,壽命很長,適應性強的植物。懸崖式假山應植些垂掛類植物。
青苔是山石常見的附屬植物,也為山石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在人造的假山上如何制作青苔呢?本文為大家介紹幾種方法
一、快速上苔法。將假山制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里浸泡數(shù)日,然后用山芋或馬鈴薯粉均勻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濕雜草覆蓋放在潮濕處,每天噴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種苔蘚法。選幾塊黃土,研細加水調至糊狀,將自然苔蘚放在泥漿中攪勻,用小刷子均勻地刷在經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經常噴水,數(shù)日后苔蘚可見。還可以將取回的鮮苔去雜曬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湯調勻,涂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于陰濕處,保持潮濕,即可生出苔蘚?!? 三、自然上苔法。將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經常澆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濕,放在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樹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蘚,可用一張薄膜平放在潮濕的、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將原苔打成泥漿均勻地涂在薄膜上,保持潮濕,出苗后噴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盤根面粘上泥漿,盆土要濕潤,也刷上泥漿,然后貼上即可。 苔蘚要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huán)境中,種植后不要馬上曬太陽,注意噴水保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