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熒光增白劑增白效果不佳,這些因素不容忽視
影響熒光增白劑增白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被增白基質的白度、毛效和吸色率,工作液的水質,增白時工藝參數的控制等。
(1) 被增白織物的影響:熒光增白劑的增白是光學上的補色、增亮,它不能代替化學漂白;含有色素、底色深暗的紡織品如果不經過化學漂白而單用熒光增白劑處理,則得不到理想的增白效果。
(2) 水質的影響:硬水能與某些熒光增白劑結合,生成黃綠色的不溶物,不但會造成熒光增白劑的浪費,還會嚴重影響增白效果。工作液中的鐵、銅、鋅、錳等重金屬離子會對陰離子型熒光增白劑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使熒光增白劑形成不溶或難溶的磺酸金屬鹽而產生沉淀,或者使陰離子型熒光增白劑的吸收光譜向深色變化而抑制熒光,使織物無法漂白和增白。
熒光增白劑在我國主要應用于洗滌劑、造紙、紡織和塑料4大領域,根據化工行業(yè)的相關人士了解到,我國熒光增白劑生產的技術水平目前已達世界先進。其中有40%應用于洗滌劑行業(yè),30%用于造紙行業(yè),25%用于紡織行業(yè),塑料行業(yè)占總量的5%。
據了解,我國的熒光增白劑從上世紀50年代實現工業(yè)化生產。1982年全國生產熒光增白劑的企業(yè)只有15家,產量約2000噸。到2009年,全國的熒光增白劑生產企業(yè)已達150多家,產量達到15萬噸。專家預計,到2011年底,全國熒光增白劑總產量可達18萬噸。我國的熒光增白劑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之后,也走向了國際市場。根據海關統(tǒng)計,1999年我國熒光增白劑產品出口量僅為2665噸,而在2009年出口量已達4萬噸。
專家指出雖然目前我國生產熒光增白劑的技術水平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在生產裝備方面還有提高的空間,相較于國外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還有一定差距。